“糟魄相傳漫青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糟魄相傳漫青史”全詩
清曉風煙迷部曲,小蹊桃杏掛冠衣。
葉公在昔真龍去,王令何時白鶴歸。
糟魄相傳漫青史,獨懷千古對容徽。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春祀分得葉公廟雙鳧觀》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祀分得葉公廟雙鳧觀》是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春季祭祀活動的場景,以及對歷史人物和時光的思考。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春季祭祀出門開啟,
宮殿錯落,纏繞著蔚藍的煙霧。
清晨的風吹起煙霧,
迷失了部曲的蹤跡,
小徑上桃花和杏花盛開,點綴著祭祀的盛裝。
葉公古時離開了真龍,
王令何時才能看到白鶴歸來。
糟魄的傳說漫長流傳于青史之中,
我獨自懷念著千古的容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春季祭祀為背景,展示了一個莊嚴而美麗的場景。黃庭堅通過描繪宮殿錯落有致、繚繞著煙霧的景象,將讀者帶入了祭祀的氛圍中。清晨的風吹起煙霧,使得部曲的蹤跡難以辨認,給人一種朦朧、神秘的感覺。小徑上盛開的桃花和杏花,以及掛滿冠衣的祭祀者,進一步增添了春季祭祀的喜慶和祥和氛圍。
詩中提到了葉公和王令,他們都是歷史上的人物。葉公是指葉適,他在古代被封為"真龍",意味著他具有統治者的品質。而王令則代表了黃庭堅自己,他希望自己能像白鶴一樣歸來,成就一番偉業。這部分表達了詩人對歷史人物和自己命運的思考,以及對于時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兩句"糟魄相傳漫青史,獨懷千古對容徽"表達了詩人對于歷史的思考和對容徽的懷念。"糟魄"指的是葉公的傳說,"漫青史"意味著這個傳說流傳了很久,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詩人在這里表達了自己對于歷史的關注和懷念,同時也表達了對容徽(黃庭堅的字)的思念之情。整首詩詞通過對春季祭祀場景的描繪,以及對歷史和時光的思考,展示了詩人對于傳統文化和個人命運的關注與思索。
“糟魄相傳漫青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sì fēn de yè gōng miào shuāng fú guān
春祀分得葉公廟雙鳧觀
chūn jiāng cí shì chū mén fēi, gōng diàn cēn cī liáo cuì wēi.
春將祠事出門扉,宮殿參差繚翠微。
qīng xiǎo fēng yān mí bù qǔ, xiǎo qī táo xìng guà guān yī.
清曉風煙迷部曲,小蹊桃杏掛冠衣。
yè gōng zài xī zhēn lóng qù, wáng lìng hé shí bái hè guī.
葉公在昔真龍去,王令何時白鶴歸。
zāo pò xiāng chuán màn qīng shǐ, dú huái qiān gǔ duì róng huī.
糟魄相傳漫青史,獨懷千古對容徽。
“糟魄相傳漫青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