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冷明珠割蚌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月冷明珠割蚌胎”全詩
雕虎嘯風斤斧去,飛廉吹雨曉煙回。
日晴圭角升云氣,月冷明珠割蚌胎。
種玉田中飽春筍,仙人憶得早歸來。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次韻和臺源諸篇九首之群玉峰》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和臺源諸篇九首之群玉峰》是宋代詩人黃庭堅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洞天名籍知第幾,
洞口諸峰蒼翠堆。
雕虎嘯風斤斧去,
飛廉吹雨曉煙回。
日晴圭角升云氣,
月冷明珠割蚌胎。
種玉田中飽春筍,
仙人憶得早歸來。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座群峰峭拔的洞天仙境的景象。詩人黃庭堅以洞天的景觀為背景,表達了他對自然的贊美和對仙境的向往之情。
賞析:
詩中的"洞天"指的是仙境或者隱居之地,是道家文化中的概念。黃庭堅以洞天為背景,描繪了一幅山水畫卷。第一句"洞天名籍知第幾",表達了詩人對這座洞天的迷惑和好奇,暗示了洞天的名氣之大。"洞口諸峰蒼翠堆",描繪了洞天入口處眾多峰巒的蒼翠景色,給人以壯麗的感覺。
接著,詩人描繪了洞天中的一些具體景象。"雕虎嘯風斤斧去",形象地描繪了雕像的咆哮聲。"飛廉吹雨曉煙回",將洞天中的飛廉(一種神話傳說中的動物)與雨霧交織在一起,展現了幽靜的仙境氛圍。
下一句"日晴圭角升云氣",以日光照射在山峰上的圭角(一種尖形裝飾)為景,形容山峰云霧繚繞的景象。"月冷明珠割蚌胎",將月光比喻為明珠,割開蚌殼,象征夜晚的寒冷與明亮。
最后兩句"種玉田中飽春筍,仙人憶得早歸來",表達了洞天中永葆青春和仙境美好的意象。"種玉田中飽春筍"意味著洞天中的春筍豐收,象征著洞天的生機和繁榮。"仙人憶得早歸來"暗示了仙人曾在這里居住過,對洞天的懷念和向往。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洞天仙境為背景,通過描繪山峰、雕虎、飛廉、日月等景物,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贊美和對仙境的向往之情,同時也展示了仙境的幽靜和美好。
“月冷明珠割蚌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hé tái yuán zhū piān jiǔ shǒu zhī qún yù fēng
次韻和臺源諸篇九首之群玉峰
dòng tiān míng jí zhī dì jǐ, dòng kǒu zhū fēng cāng cuì duī.
洞天名籍知第幾,洞口諸峰蒼翠堆。
diāo hǔ xiào fēng jīn fǔ qù, fēi lián chuī yǔ xiǎo yān huí.
雕虎嘯風斤斧去,飛廉吹雨曉煙回。
rì qíng guī jiǎo shēng yún qì, yuè lěng míng zhū gē bàng tāi.
日晴圭角升云氣,月冷明珠割蚌胎。
zhǒng yù tián zhōng bǎo chūn sǔn, xiān rén yì dé zǎo guī lái.
種玉田中飽春筍,仙人憶得早歸來。
“月冷明珠割蚌胎”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