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庭嚚訟百蟲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公庭嚚訟百蟲鳴”全詩
時從退食須臾頃,喜聽鄰家諷誦聲。
觀海諸君知浩渺,學山他日看崇成。
暮堂吏退張燈火,抱取魯論來講評。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奉答圣思講論語長句》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答圣思講論語長句》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簿領文書千筆禿,
公庭嚚訟百蟲鳴。
時從退食須臾頃,
喜聽鄰家諷誦聲。
觀海諸君知浩渺,
學山他日看崇成。
暮堂吏退張燈火,
抱取魯論來講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黃庭堅奉答圣思講論語長句的場景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儒家經典《論語》的喜愛和學術追求。
首先,作者描繪了自己簿領文書的景象,形容了他在學術研究中的勤奮和辛勤,但文字已經磨損,顯示了他長期的用筆和研究。接著,他描述了公庭上爭議紛紛,百蟲鳴叫的景象,這里可以理解為社會上各種爭論和紛爭。
然后,作者表達了他時常在退食之后,即飯后休息的短暫時間里,喜歡傾聽鄰居家中朗誦《論語》的聲音,這體現了他對《論語》的熱愛和渴求。
詩的下半部分,黃庭堅表達了自己對學術追求的高遠目標。他說海的廣闊只有那些飽覽大海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而學問則像高山一樣,需要日積月累的努力才能達到崇高的境地。
最后,詩中描繪了作者在晚間的暮堂,吏人退去后,他點起燈火,拿起《論語》來講評。這顯示了作者堅持不懈地學習和傳播儒家經典的精神。
總之,這首詩詞表達了黃庭堅對儒家經典《論語》的熱愛和對學術追求的執著,同時也展示了他對學問的高遠目標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公庭嚚訟百蟲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dá shèng sī jiǎng lún yǔ cháng jù
奉答圣思講論語長句
bù lǐng wén shū qiān bǐ tū, gōng tíng yín sòng bǎi chóng míng.
簿領文書千筆禿,公庭嚚訟百蟲鳴。
shí cóng tuì shí xū yú qǐng, xǐ tīng lín jiā fěng sòng shēng.
時從退食須臾頃,喜聽鄰家諷誦聲。
guān hǎi zhū jūn zhī hào miǎo, xué shān tā rì kàn chóng chéng.
觀海諸君知浩渺,學山他日看崇成。
mù táng lì tuì zhāng dēng huǒ, bào qǔ lǔ lùn lái jiǎng píng.
暮堂吏退張燈火,抱取魯論來講評。
“公庭嚚訟百蟲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