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材鋸屑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沈材鋸屑霏”全詩
名字因壺酒,風流付枕幃。
墜鈿香徑草,飄雪凈垣衣。
玉氣晴虹發,沈材鋸屑霏。
直知多不厭,何忍摘令稀。
常恨金沙學,顰時正可揮。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見諸人唱和酴醾詩輒次韻戲詠》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見諸人唱和酴醾詩輒次韻戲詠》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梅花凋謝紅色藥材遲遲,這種東西都與春天回歸有關。
因為這是酒壺中的釀酒,風流事物交付給寢帳。
玉鈿掉落在芳香的小徑上,像飄雪一樣潔凈衣衫。
玉的氣息發出清晰的彩虹,沉木的碎屑飄散。
直接知道很多也不會厭倦,怎么忍心摘取那稀少的令人喜愛之物。
常常憎恨金沙學問,皺眉的時候才能正好揮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幅春天的景象,以及與之相關的富有情調的元素。梅花已經凋謝,但紅色的殘瓣仍然存在,暗示著春天即將來臨。作者將這種景象與壺中的酒聯系在一起,將風流的意象交給了床帳之間,營造出溫馨而浪漫的氛圍。
在詩詞的后半部分,作者描述了一個芳香小徑上的場景,玉鈿掉落在草地上,猶如飄雪般潔凈。這里,玉和沉木的對比,展示了高貴與樸素的對立。玉的氣息以晴空和虹的形式表現出來,而沉木則化為了鋸屑,從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視覺對比。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作者對稀少之物的珍愛與不舍。他明白許多事物都是稀有的,但并不會因此感到厭倦,而是不忍心去摘取它們。最后一句提到了金沙學問,暗示作者對世俗知識的不滿,只有在皺眉的時候,才能真正揮動自己的才華。
整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對比手法展示了作者對春天和情感的感悟,同時也表達了對世俗的厭倦和對真正才華的向往。
“沈材鋸屑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àn zhū rén chàng hè tú mí shī zhé cì yùn xì yǒng
見諸人唱和酴醾詩輒次韻戲詠
méi cán hóng yào chí, cǐ wù gòng chūn guī.
梅殘紅藥遲,此物共春歸。
míng zì yīn hú jiǔ, fēng liú fù zhěn wéi.
名字因壺酒,風流付枕幃。
zhuì diàn xiāng jìng cǎo, piāo xuě jìng yuán yī.
墜鈿香徑草,飄雪凈垣衣。
yù qì qíng hóng fā, shěn cái jù xiè fēi.
玉氣晴虹發,沈材鋸屑霏。
zhí zhī duō bù yàn, hé rěn zhāi lìng xī.
直知多不厭,何忍摘令稀。
cháng hèn jīn shā xué, pín shí zhèng kě huī.
常恨金沙學,顰時正可揮。
“沈材鋸屑霏”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