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在江南住竹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往在江南住竹山”全詩
聽風聽雨看成龍,牛羊折角入朝餉。
簡州城東刮地寒,手種檀欒三兩竿。
竹成要作無孔笛,若有靈龜一任鉆。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覺范師種竹頌》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覺范師種竹頌》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往在江南住竹山,
道人兩歲三來訪。
聽風聽雨看成龍,
牛羊折角入朝餉。
簡州城東刮地寒,
手種檀欒三兩竿。
竹成要作無孔笛,
若有靈龜一任鉆。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黃庭堅居住在江南竹山的情景,以及他和一位名叫覺范師的道人的交往。黃庭堅借助竹子的形象,表達了對覺范師的敬仰和景仰之情。他通過傾聽風聲、雨聲,察覺到覺范師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將其比作成一條神龍。在詩中,黃庭堅還提到了牛羊折角入朝餉的情景,表達了覺范師在朝廷中有很高的地位和聲望。接著,詩人描述了簡州城東刮地寒的景象,并提到了自己親手種植了幾根檀欒竹。最后,黃庭堅表達了自己希望這些竹子能夠長成沒有竹節的竹笛,以及如果有一只靈龜愿意鉆進竹子中,那將是何等奇妙的景象。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中的竹子為基調,通過對竹子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覺范師的景仰和稱贊之情。作者通過借景抒懷的手法,將覺范師比作一條神龍,強調了他在道德品質和才能方面的卓越表現。詩中還融入了一些寫景的元素,如簡州城東的寒冷景象,以及黃庭堅親自種植的幾根檀欒竹。這些景物的描繪,使整首詩詞更加生動,增強了讀者的閱讀體驗。
此外,詩中還融入了一些幻想和想象的元素,如黃庭堅希望這些竹子能夠長成沒有竹節的竹笛,以及靈龜愿意鉆進竹子中。這些幻想的描繪,增添了一絲神奇和詩意的色彩。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竹子、覺范師和自然景物的描繪,傳達了作者對道德高尚和人才卓越的贊美之情,展示了黃庭堅對覺范師的景仰和敬仰之意。同時,詩中融入的寫景和幻想元素,使整首詩詞更加豐富多彩,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往在江南住竹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ué fàn shī zhǒng zhú sòng
覺范師種竹頌
wǎng zài jiāng nán zhù zhú shān, dào rén liǎng suì sān lái fǎng.
往在江南住竹山,道人兩歲三來訪。
tīng fēng tīng yǔ kàn chéng lóng, niú yáng zhé jiǎo rù cháo xiǎng.
聽風聽雨看成龍,牛羊折角入朝餉。
jiǎn zhōu chéng dōng guā dì hán, shǒu zhǒng tán luán sān liǎng gān.
簡州城東刮地寒,手種檀欒三兩竿。
zhú chéng yào zuò wú kǒng dí, ruò yǒu líng guī yī rèn zuān.
竹成要作無孔笛,若有靈龜一任鉆。
“往在江南住竹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