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野蠶成繭天雨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安得野蠶成繭天雨粟”全詩
君不見社陵白頭在同谷,夜提長鑱掘黃獨。
文人古來例寒餓,安得野蠶成繭天雨粟。
王家圭田登幾斛,于家買桂炊白玉。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戲和于寺丞乞王醇老米》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戲和于寺丞乞王醇老米》是宋代詩人黃庭堅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君不見公車待詔老詼諧,
幾年索米長安街。
君不見社陵白頭在同谷,
夜提長鑱掘黃獨。
文人古來例寒餓,
安得野蠶成繭天雨粟。
王家圭田登幾斛,
于家買桂炊白玉。
詩意:
這首詩以戲謔的口吻,嘲諷了當時社會的貪污腐敗和不公平現象。詩人黃庭堅以幽默的方式,揭露了官員索取米糧的行為,以及富貴人家食糧奢華的生活。
賞析:
黃庭堅這首詩詞通過反諷和幽默的手法,將社會現實中的不公與貪污揭示出來。詩中的“公車待詔老詼諧”,指的是官員們等待上表請求給予米糧,他們以滑稽詼諧的方式表達出對貪婪行為的嘲諷。詩中提到長安街,是當時唐都長安的主要街道,這里象征著權貴富人的聚集地。而“索米長安街”則暗示了官員們索取米糧的行為已經持續多年。
接下來,詩人又以對比的手法,描繪了社陵白頭的景象。社陵是指普通百姓的居所,白頭則指老年人。他們在同谷(指農田)勞作,夜晚挖掘黃土,艱辛的勞作與富貴人家的奢華形成強烈對比。詩中的“長鑱”是一種挖掘土地的工具,“黃獨”則指黃土,通過這些描寫表達了普通百姓的艱辛生活。
最后,黃庭堅通過對文人的描寫,進一步強調了社會的不公平。他說到文人古來都受到寒餓的命運,而他們若能得到糧食,就如同野蠶能夠吐絲結繭,或者是天上下雨孕育糧食。這里通過對比文人和富貴人家的生活,表達了對社會不公的憤慨。
最后兩句描述了王家和于家的生活,王家擁有豐收的田地,擁有許多米糧,而于家則能夠購買到桂米,享受奢華的白玉米糊。這種對比襯托了社會貧富差距的不平衡。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幽默嘲諷的手法,揭示了宋代社會的貪污現象和貧富不均的現實。黃庭堅以文人的身份,通過詩歌表達了對社會不公的不滿,并以幽默的方式進行了諷刺和批評。這首詩詞在揭示社會問題的同時,也展現了黃庭堅的才華和對詩歌形式的駕馭能力。
“安得野蠶成繭天雨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 hé yú sì chéng qǐ wáng chún lǎo mǐ
戲和于寺丞乞王醇老米
jūn bú jiàn gōng chē dài zhào lǎo huī xié, jǐ nián suǒ mǐ cháng ān jiē.
君不見公車待詔老詼諧,幾年索米長安街。
jūn bú jiàn shè líng bái tóu zài tóng gǔ, yè tí zhǎng chán jué huáng dú.
君不見社陵白頭在同谷,夜提長鑱掘黃獨。
wén rén gǔ lái lì hán è, ān dé yě cán chéng jiǎn tiān yù sù.
文人古來例寒餓,安得野蠶成繭天雨粟。
wáng jiā guī tián dēng jǐ hú, yú jiā mǎi guì chuī bái yù.
王家圭田登幾斛,于家買桂炊白玉。
“安得野蠶成繭天雨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