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向自心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回向自心觀”全詩
冥此蕓蕓境,回向自心觀。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頤軒詩六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頤軒詩六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金石不隨波,
松竹知歲寒。
冥此蕓蕓境,
回向自心觀。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黃庭堅對于自然與內心的思考和領悟。他通過金石和松竹兩個象征性的意象,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的內心在變化中堅守不變的境界,以及通過靜心觀察自己的內心,能夠找到真實和安寧的境地。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和內心的深入思考和體悟。首句“金石不隨波”,金石象征著堅固和穩定,而波浪則代表著變幻和流動。這句詩表達了自然界中的金石在激蕩的波浪中不動搖的意象,暗示了堅守不變的精神境界。
接著,“松竹知歲寒”的意象出現。松竹是常見的冬季植物,它們在嚴寒的冬天依然生長茂盛,象征著堅韌和不屈的品質。這句詩表達了自然界中松竹在寒冷的歲月中依然茁壯的形象,暗示了堅強和頑強的生命力。
第三句“冥此蕓蕓境”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界的廣闊和神秘感的體驗。詩中的“蕓蕓境”指的是無邊無際的自然世界,而“冥此”則表示沉思和感悟。作者通過這句詩表達了他在靜心觀察自然時,對于無限廣闊的自然景觀所帶來的獨特體驗。
最后一句“回向自心觀”是詩詞的結尾,表達了通過內心的回歸和觀察,可以找到真實和安寧的境地。這句話呼應了前面的描繪,強調了內心的觀察和感悟對于尋找真理和平靜的重要性。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通過自然界的意象和內心的體悟,表達了作者對于堅守不變和內心覺察的思考。它提醒我們,在變幻的世界中,通過觀察自然和回歸內心,我們可以找到真實和平靜的歸宿。
“回向自心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í xuān shī liù shǒu
頤軒詩六首
jīn shí bù suí bō, sōng zhú zhī suì hán.
金石不隨波,松竹知歲寒。
míng cǐ yún yún jìng, huí xiàng zì xīn guān.
冥此蕓蕓境,回向自心觀。
“回向自心觀”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