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下種槐還得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階下種槐還得陰”全詩
出門望君車馬絕,臨水問信鯉魚沈。
贈君以匠石斸泥之利器,淵明無弦之素琴。
此書到日可歸來,思子妙質為知音。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寄季張》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季張》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園中看到竹筍已經長成竹子,
在階下種下槐樹,等待它能夠給我帶來陰涼。
走出門去眺望你的車馬,卻發現它們已經離去,
站在水邊詢問鯉魚,它們沉默不語。
我送給你一把匠石斧,用來雕琢泥土,
還有一把無弦的素琴,淵明曾經彈奏過。
這本書很快就能回到你身邊,
我思念你那聰明美好的品質,你是我心靈的知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書信的形式寄給季張,表達了黃庭堅對朋友的思念之情。詩人描述了自己在園中看到竹筍已經長成竹子,象征著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成長。他在階下種下槐樹,期待它能給他帶來清涼和遮蔭,表達了對友誼的期待和對友人的關心。
然而,當詩人走出門去尋找朋友時,卻發現朋友的車馬已經離去,象征著朋友的遠行和離別。他站在水邊詢問鯉魚,但鯉魚沉默不語,體現了對友人消息不通的失望。
接著,詩人送給季張一把匠石斧和一把無弦的素琴。匠石斧象征著詩人雕琢文字的能力和創作的工具,而無弦的素琴則是以淵明為代表的古代音樂家所使用的樂器。通過贈送這些禮物,詩人表達了對友人才華的贊賞和祝福。
最后,詩人表示這本書很快就能送到朋友手中,表達了對友誼的珍視和迫切的思念之情。他稱贊朋友是他心靈的知音,認為朋友與自己心靈相通,能夠理解并欣賞他的思想和作品。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贈送禮物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友誼和情感的思考和表達,展現了黃庭堅獨特的感慨和對友人的深深思念。
“階下種槐還得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jì zhāng
寄季張
yuán zhōng kàn sǔn yǐ chéng zhú, jiē xià zhǒng huái hái dé yīn.
園中看筍已成竹,階下種槐還得陰。
chū mén wàng jūn chē mǎ jué, lín shuǐ wèn xìn lǐ yú shěn.
出門望君車馬絕,臨水問信鯉魚沈。
zèng jūn yǐ jiàng shí zhǔ ní zhī lì qì, yuān míng wú xián zhī sù qín.
贈君以匠石斸泥之利器,淵明無弦之素琴。
cǐ shū dào rì kě guī lái, sī zi miào zhì wèi zhī yīn.
此書到日可歸來,思子妙質為知音。
“階下種槐還得陰”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