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應苦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清秋應苦吟”全詩
衣穿慈母線,囊罄旅人金。
早晚辭天闕,歸來慰陸沈。
黃花一樽酒,期與爾同斟。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寄張仲謀》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張仲謀》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好友張仲謀的思念之情,同時也暗示了詩人自己的處境和對友情的珍視。
中文譯文:
好在張公子,清秋應苦吟。
衣穿慈母線,囊罄旅人金。
早晚辭天闕,歸來慰陸沈。
黃花一樽酒,期與爾同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寄托情思之名,借寄給張仲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詩人黃庭堅在詩中表達了對張仲謀的思念之情,稱贊他是一個有才情的人。黃庭堅在詩中表達了自己的處境,以及衣食不富裕的困境。他提到自己的衣服是由慈母親手縫制而成,口袋里的金錢已經用盡。這些描寫突出了黃庭堅的貧寒和生活的艱辛。
詩中還提到了黃庭堅將要離開京城,向天子告別,前去安慰陸沈,這是黃庭堅即將離開京城的背景。這里揭示了詩人的行蹤和他離京的期待,也暗示了他對友情的重視,即使在離別的時刻,他也希望能與張仲謀共同分享一杯黃花酒,以表達對友情的珍視和祝福。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并通過描繪生活的困苦和離別的情景,展現了作者內心深處的堅韌和對友情的真摯。
“清秋應苦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zhāng zhòng móu
寄張仲謀
hǎo zài zhāng gōng zǐ, qīng qiū yīng kǔ yín.
好在張公子,清秋應苦吟。
yī chuān cí mǔ xiàn, náng qìng lǚ rén jīn.
衣穿慈母線,囊罄旅人金。
zǎo wǎn cí tiān què, guī lái wèi lù shěn.
早晚辭天闕,歸來慰陸沈。
huáng huā yī zūn jiǔ, qī yǔ ěr tóng zhēn.
黃花一樽酒,期與爾同斟。
“清秋應苦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