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雖不孤世無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德雖不孤世無鄰”全詩
松風忘味同戴舜,梅雨蒙頭非避秦。
筑亭風流二千石,此老入謁官不嗔。
一樽相對是賓友,學得養生通治民。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五老亭》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五老亭》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白發蒼髯五老人,
德雖不孤世無鄰。
松風忘味同戴舜,
梅雨蒙頭非避秦。
筑亭風流二千石,
此老入謁官不嗔。
一樽相對是賓友,
學得養生通治民。
中文譯文:
五位年邁的老人,白發蒼蒼,胡須蒼勁,
雖然品德不孤獨,但在世上無匹敵。
松樹風吹忘卻塵世的滋味,與舜帝同樣儀表堂堂,
梅花雨淋濕頭發,不是為了躲避秦國的侵略。
他們建造的亭子文風流雅致,有像二千石官員一樣的風范,
這位老人進宮謁見官員也不會被責備。
共享一杯酒,他們成為親友,
學會了養生之道,通曉治理國家的方法。
詩意:
《五老亭》以五位年邁的老人為主題,通過描繪他們的形象和行為來表達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這些老人雖然年事已高,但仍然保持著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他們不畏艱辛,不回避困難,與昔日的圣賢舜帝一樣,具有崇高的道德風范。他們建造的亭子象征著他們的修養和文化底蘊。這些老人不僅不被責備,還能與高官共飲一杯,成為朋友和知音。他們通過學習養生之道,也能通曉治理國家的方法,展示了智慧和才干。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五位儀表堂堂的老人形象,展示了他們的高尚品德和博學多才。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比喻,如松風、梅雨,與老人們的形象相互映襯,增強了詩的意境。詩人通過描述老人們建造的亭子和他們的行為,傳達了對修養、文化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對友誼和善良的贊美。整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高尚人品和智慧的贊美,以及對良好人際關系和社會治理的向往。
“德雖不孤世無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ǔ lǎo tíng
五老亭
bái fà cāng rán wǔ lǎo rén, dé suī bù gū shì wú lín.
白發蒼髯五老人,德雖不孤世無鄰。
sōng fēng wàng wèi tóng dài shùn, méi yǔ méng tóu fēi bì qín.
松風忘味同戴舜,梅雨蒙頭非避秦。
zhù tíng fēng liú èr qiān dàn, cǐ lǎo rù yè guān bù chēn.
筑亭風流二千石,此老入謁官不嗔。
yī zūn xiāng duì shì bīn yǒu, xué dé yǎng shēng tōng zhì mín.
一樽相對是賓友,學得養生通治民。
“德雖不孤世無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