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日不聞公讀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日不聞公讀書”全詩
故持茗椀澆舌本,要聽六經如貫珠。
心知韻勝舌知腴,何似寶云與真如。
湯餅作魔應午寢,慰公渴夢吞江湖。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以雙井茶送孔常父》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以雙井茶送孔常父》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校經同省并門居,
無日不聞公讀書。
故持茗椀澆舌本,
要聽六經如貫珠。
心知韻勝舌知腴,
何似寶云與真如。
湯餅作魔應午寢,
慰公渴夢吞江湖。
詩詞的意境是描述黃庭堅將茶送給孔常父,表達了對孔常父的尊重和敬意。詩詞中融入了儒家經典和佛家修行的元素。
詩詞的賞析如下:
詩的開篇,黃庭堅與孔常父同在一府中,每天都能聽到孔常父閱讀經書的聲音。這里展示了黃庭堅對孔常父的贊美和敬重。
下一句描述了黃庭堅親手將熱茶倒入茶杯,澆灌自己的喉嚨,意味著黃庭堅以茶來滋養自己的智慧,讓自己能夠像珍珠一樣領會六經的精義。
接下來的兩句,黃庭堅通過對比心與舌的作用,表達了心靈的感悟勝過語言的表達。寶云與真如是佛家修行的象征,與前文的六經相呼應,意味著黃庭堅渴望獲得更高層次的智慧和境界。
最后兩句則描述了黃庭堅將湯餅(古代一種食物)作為魔障,以安撫孔常父的口渴和夢中的渴望。這里可以理解為黃庭堅通過送茶和湯餅,希望能給孔常父帶來滿足和慰藉,也可以理解為黃庭堅將自己的詩詞作品奉獻給孔常父,以滿足他的求知欲望。
整首詩詞表達了黃庭堅對孔常父的尊重和敬意,同時借以表達自己對智慧和境界的追求。通過茶和湯餅的象征,詩詞傳達了作者對知識和智慧的珍視,以及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給他人帶來滿足和慰藉的愿望。
“無日不聞公讀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ǐ shuāng jǐng chá sòng kǒng cháng fù
以雙井茶送孔常父
xiào jīng tóng shěng bìng mén jū, wú rì bù wén gōng dú shū.
校經同省并門居,無日不聞公讀書。
gù chí míng wǎn jiāo shé běn, yào tīng liù jīng rú guàn zhū.
故持茗椀澆舌本,要聽六經如貫珠。
xīn zhī yùn shèng shé zhī yú, hé sì bǎo yún yǔ zhēn rú.
心知韻勝舌知腴,何似寶云與真如。
tāng bǐng zuò mó yīng wǔ qǐn, wèi gōng kě mèng tūn jiāng hú.
湯餅作魔應午寢,慰公渴夢吞江湖。
“無日不聞公讀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