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在胸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千里在胸中”全詩
四蹄雷電去,一顧馬群空。
誰能乘此物,超俗駕長風。
逸材歸轡勒,歲在執徐同。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詠伯時畫太初所獲大宛虎脊天馬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伯時畫太初所獲大宛虎脊天馬圖》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筆端那有此,
千里在胸中。
四蹄雷電去,
一顧馬群空。
誰能乘此物,
超俗駕長風。
逸材歸轡勒,
歲在執徐同。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伯時畫師描繪的太初所獲得的大宛虎脊天馬圖。詩人黃庭堅以凝練的語言表達了對這幅畫作的贊美和對超凡馬匹的向往。他認為,這幅畫作能夠通過繪畫的藝術手法表現出千里馬的飛逸之美,而這種卓越的馬匹卻存在于伯時的心中。詩人將這匹天馬形容為四蹄如閃電般迅速離去,一眼望去,馬群已然空無一物。他問道,有誰能夠駕馭這樣的神奇生物,超越塵世,駕馭長風飛馳?最后,詩人以逸材歸于轡勒、歲在執徐同來表達自己的心愿,希望能夠駕馭這樣的天馬,達到心中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伯時畫師描繪的天馬圖的贊美之情。詩中的描寫既有對繪畫技巧的贊美,也有對千里馬的憧憬和向往。通過形容馬匹的速度和飛逸,詩人將天馬塑造成神奇的形象,具有超越塵世的能力。整首詩以問句的方式呈現,給讀者留下了空間來思考和想象。在最后兩句中,詩人以自己的心愿展示了對駕馭天馬的渴望,表達了追求卓越和超越的精神。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對美好事物和追求卓越的向往,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千里在胸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bó shí huà tài chū suǒ huò dà yuān hǔ jí tiān mǎ tú
詠伯時畫太初所獲大宛虎脊天馬圖
bǐ duān nà yǒu cǐ, qiān lǐ zài xiōng zhōng.
筆端那有此,千里在胸中。
sì tí léi diàn qù, yī gù mǎ qún kōng.
四蹄雷電去,一顧馬群空。
shuí néng chéng cǐ wù, chāo sú jià cháng fēng.
誰能乘此物,超俗駕長風。
yì cái guī pèi lēi, suì zài zhí xú tóng.
逸材歸轡勒,歲在執徐同。
“千里在胸中”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