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坌入而來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忽坌入而來前”全詩
聽松風以度曲,按舞鶴而忘年。
鏗爾舍琴而對吏,忽坌入而來前。
察朱墨之如蟻,初不病其超然。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趙景仁彈琴舞鶴圖贊》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趙景仁彈琴舞鶴圖贊》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無山而隱,不褐而禪。
聽松風以度曲,按舞鶴而忘年。
鏗爾舍琴而對吏,忽坌入而來前。
察朱墨之如蟻,初不病其超然。
詩意:
這首詩詞以贊美趙景仁(古代文人)彈琴舞鶴的圖畫為主題。詩中表達了詩人對景仁的贊賞和對他高超才藝的贊美,同時也展現了詩人自己對藝術和禪修的向往與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趙景仁的琴藝和舞鶴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景仁才華橫溢的贊賞之情。第一句“無山而隱,不褐而禪”意味著景仁能夠超凡脫俗地隱居修禪,不需要倚仗山水之勝,也不需要依附于塵世的浮華。接下來的兩句“聽松風以度曲,按舞鶴而忘年”則描繪了景仁彈琴時如同傾聽松風,舞鶴時如同忘卻了時間的流逝,展現了他在藝術中沉浸、超脫塵世的狀態。
接下來的兩句“鏗爾舍琴而對吏,忽坌入而來前”描述了景仁在琴聲余音未盡時與官員進行對話,這種不受琴聲干擾的沉著和自信,表現了他才情出眾、胸懷坦蕩的氣質。
最后一句“察朱墨之如蟻,初不病其超然”表達了詩人對景仁高超的繪畫技藝的贊嘆。他細致入微地觀察和揣摩朱砂和墨的運用,雖然沒有被自己的超然技藝所困擾,展示了他對藝術追求的執著和對細節的敏銳洞察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趙景仁的琴藝、舞鶴和繪畫技藝,表達了對他才華橫溢和藝術追求的贊賞之情,同時也展示了詩人對藝術和超脫塵世的向往。
“忽坌入而來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ào jǐng rén tán qín wǔ hè tú zàn
趙景仁彈琴舞鶴圖贊
wú shān ér yǐn, bù hè ér chán.
無山而隱,不褐而禪。
tīng sōng fēng yǐ dù qǔ, àn wǔ hè ér wàng nián.
聽松風以度曲,按舞鶴而忘年。
kēng ěr shě qín ér duì lì, hū bèn rù ér lái qián.
鏗爾舍琴而對吏,忽坌入而來前。
chá zhū mò zhī rú yǐ, chū bù bìng qí chāo rán.
察朱墨之如蟻,初不病其超然。
“忽坌入而來前”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