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威從此霽寒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霜威從此霽寒松”全詩
春色已知回寸草,霜威從此霽寒松。
飲如嚼蠟初忘味,事與浮云去絕蹤。
四十九年蘧伯玉,圣人門戶見重重。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次韻元日》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元日》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會朝四海登圖籍,
絳闕清都想盛容。
春色已知回寸草,
霜威從此霽寒松。
飲如嚼蠟初忘味,
事與浮云去絕蹤。
四十九年蘧伯玉,
圣人門戶見重重。
詩意:
這首詩詞以元日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新年的思考和感慨。詩人黃庭堅在元日這一特殊的時刻,回顧自己的人生經歷并思考人世間的變遷和無常。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和感慨。下面逐句進行賞析:
1. "會朝四海登圖籍":意為參加朝廷的考試,希望能夠在四方海內留下自己的名字,成為歷史的一部分。這句表達了作者的壯志和追求,展示了他對個人成就和名望的向往。
2. "絳闕清都想盛容":絳闕即宮殿的紅墻,清都指京城。這句表達了詩人對帝王之都的向往,他想象著自己的才華能夠得到皇室的賞識和重用。
3. "春色已知回寸草":春天的景色已經知道,寸草即指新生的小草。這句表達了詩人對時間的感慨,意味著歲月的流逝和事物的更迭。
4. "霜威從此霽寒松":霜威即嚴寒的威力,霽指天氣放晴。這句表達了詩人希望經歷過冬天的嚴寒后,松樹能夠重新挺立起來,象征堅韌不拔的精神。
5. "飲如嚼蠟初忘味,事與浮云去絕蹤":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世事和名利的淡漠態度。飲嚼蠟初忘味意味著對物質享受的厭倦,事與浮云去絕蹤則表示對功名利祿的淡然看待。
6. "四十九年蘧伯玉,圣人門戶見重重":蘧伯玉是指黃庭堅自己。這句表達了詩人在四十九年的人生中,他的才華和貢獻能夠得到圣人(指當時的皇帝)的賞識和重視。
整首詩詞通過對朝廷仕途、自然變遷和個人追求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名利和浮華世界的超越,追求內心的寧靜和淡泊。它通過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給人以深思和啟示,展示了黃庭堅獨特的審美情趣和哲學思考。
“霜威從此霽寒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yuán rì
次韻元日
huì cháo sì hǎi dēng tú jí, jiàng quē qīng dōu xiǎng shèng róng.
會朝四海登圖籍,絳闕清都想盛容。
chūn sè yǐ zhī huí cùn cǎo, shuāng wēi cóng cǐ jì hán sōng.
春色已知回寸草,霜威從此霽寒松。
yǐn rú jiáo là chū wàng wèi, shì yǔ fú yún qù jué zōng.
飲如嚼蠟初忘味,事與浮云去絕蹤。
sì shí jiǔ nián qú bó yù, shèng rén mén hù jiàn chóng chóng.
四十九年蘧伯玉,圣人門戶見重重。
“霜威從此霽寒松”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