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水扁舟閣半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淺水扁舟閣半河”全詩
落日游魚穿鏡面,中秋明月漲金波。
由來白發生無種,豈似青山保不磨。
勝事只愁樽酒盡,莫言爭奈醉人何。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河舟晚飲呈陳說道》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河舟晚飲呈陳說道》
西風脫葉靜林柯,
淺水扁舟閣半河。
落日游魚穿鏡面,
中秋明月漲金波。
由來白發生無種,
豈似青山保不磨。
勝事只愁樽酒盡,
莫言爭奈醉人何。
中文譯文:
西風吹散了樹葉,使得林中的柯條靜謐無聲,
淺水中的扁舟停泊在河的一側閣樓。
夕陽下游動的魚兒穿過水面,如同穿過鏡子,
中秋時分的明亮月光漲滿了金色的波浪。
人生自古以來就無法避免衰老,
但與青山一樣,它們并不會永遠堅固。
勝利的事物只是擔心美酒喝完,
別說爭論醉酒對人有何用。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是黃庭堅在宋代創作的作品。詩人以寫景抒懷的方式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詩的第一句“西風脫葉靜林柯”,通過描繪西風吹散樹葉的情景,表達了時光流轉、事物變遷的無常性。林中的柯條靜謐無聲,暗示著歲月的靜謐和生命的蟄伏。
接著,詩人描述了淺水中的扁舟停泊在河邊的閣樓上,這里描繪了一幅寧靜的水景,給人一種安逸和恬靜之感。
第三句“落日游魚穿鏡面”,通過描寫落日下游動的魚兒穿過水面的景象,詩人展現了自然界中的景色和光影的變幻。
在第四句“中秋明月漲金波”中,詩人以中秋明亮的月光漲滿金色的波浪為景,表達了充滿詩意和浪漫的意象。
接下來,詩人以“由來白發生無種,豈似青山保不磨”來表達對時光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思考。詩人認為人生如同白發生無種,無法抵擋衰老的到來,與青山一樣,也無法保持永恒的堅固。
最后兩句“勝事只愁樽酒盡,莫言爭奈醉人何”,詩人表達了對勝利者的思考。他認為勝利的事物只是擔心美酒喝完,爭論醉酒對人來說又有何用呢?這里詩人以飲酒作為一種意象,暗示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抒發內心的感慨,表達了對人生短暫和時光流逝的思考。詩人以自然景物為載體,表達了對生命無常性的思考,展現了對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對逝去時光的留戀之情。
“淺水扁舟閣半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hōu wǎn yǐn chéng chén shuō dào
河舟晚飲呈陳說道
xī fēng tuō yè jìng lín kē, qiǎn shuǐ piān zhōu gé bàn hé.
西風脫葉靜林柯,淺水扁舟閣半河。
luò rì yóu yú chuān jìng miàn, zhōng qiū míng yuè zhǎng jīn bō.
落日游魚穿鏡面,中秋明月漲金波。
yóu lái bái fà shēng wú zhǒng, qǐ shì qīng shān bǎo bù mó.
由來白發生無種,豈似青山保不磨。
shèng shì zhǐ chóu zūn jiǔ jǐn, mò yán zhēng nài zuì rén hé.
勝事只愁樽酒盡,莫言爭奈醉人何。
“淺水扁舟閣半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