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筆縱橫窺寶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史筆縱橫窺寶鉉”全詩
傳聞治境無戾虎,更道豐年鳴白鼉。
史筆縱橫窺寶鉉,詩才清壯近陰何。
寄聲千萬相勞苦,如倚胡床得按摩。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廖袁州次韻見答并寄黃靖國再生傳次韻寄之》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廖袁州次韻見答并寄黃靖國再生傳次韻寄之》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春天已經離去,我懷念賢良之士,感慨世間萬物的變遷。飛舞的花朵高低飄落,纏繞在絲巢中。傳聞治理之地沒有兇猛的虎狼,更傳說豐年時白龜會發出聲音。歷史的筆墨縱橫交錯,窺視珍貴的寶玉。你的詩才清新壯麗,接近于陰陽之間的境界。我寄去的聲音千萬次傳達著辛勞和痛苦,就像依靠胡床得到按摩一樣。
詩意:
這首詩詞以春天的離去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賢良之士的懷念和對世事變遷的感慨。作者通過描繪飛舞的花朵和纏繞的絲巢,表現了一種動態的景象,傳遞了時間的流逝和變化的無常。在描述治理之地沒有兇猛的虎狼和豐年時白龜鳴叫的傳聞時,作者展現了對和平安定的向往和對美好未來的期盼。最后,作者以自己寄去的聲音來表達自己的辛勞和痛苦,借喻為依靠胡床得到按摩,暗示自己的心靈得到一些慰藉和撫慰。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隱喻,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傳聞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百態的思考。作者以春天離去為引子,通過描繪飛舞的花朵和纏繞的絲巢,生動地描繪了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變遷。在描寫治理之地平安無虎、豐年白龜鳴叫的傳聞時,作者表達了對社會安定和繁榮的向往。最后,通過將自己寄去的聲音比喻為依靠胡床得到按摩,作者巧妙地將內心的辛勞和痛苦轉化為一種寄托和宣泄。
黃庭堅以清新、豪放的詩風著稱,這首詩詞展示了他的才華和獨特的寫作風格。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的運用,他將自然景物和傳聞的元素融入到詩中,使詩情更加豐富和抒發了自己對世態人情的感慨。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時間的流轉和人生的滄桑,同時也能體味到作者內心深處的喜怒哀樂。
“史筆縱橫窺寶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ào yuán zhōu cì yùn jiàn dá bìng jì huáng jìng guó zài shēng chuán cì yùn jì zhī
廖袁州次韻見答并寄黃靖國再生傳次韻寄之
chūn qù huái xián gǎn wù duō, fēi huā gāo xià juàn sī kē.
春去懷賢感物多,飛花高下罥絲窠。
chuán wén zhì jìng wú lì hǔ, gèng dào fēng nián míng bái tuó.
傳聞治境無戾虎,更道豐年鳴白鼉。
shǐ bǐ zòng héng kuī bǎo xuàn, shī cái qīng zhuàng jìn yīn hé.
史筆縱橫窺寶鉉,詩才清壯近陰何。
jì shēng qiān wàn xiāng láo kǔ, rú yǐ hú chuáng de àn mó.
寄聲千萬相勞苦,如倚胡床得按摩。
“史筆縱橫窺寶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