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看山憑曲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落日看山憑曲檻”全詩
青蕉雨後開書卷,黃菊霜前碎鵠裳。
落日看山憑曲檻,清風談道據胡床。
此來遂得歸休意,卻莫翻然起相湯。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題司門李文園亭》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司門李文園亭》是宋代黃庭堅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白氏草堂元自修葺,
陶公三徑不讓荒。
青蕉雨后展開書卷,
黃菊霜前搖碎裳。
落日看山依靠曲欄,
清風談道坐胡床。
這次歸來獲得了安寧,
卻莫再掀起相湯。
詩意:
這首詩以李文園亭為題,描述了一個寧靜而宜人的場景。白氏草堂經過修葺,煥然一新,而陶公的三條小徑也被精心維護,不再荒蕪。雨后的青蕉展開了如書卷般的綠葉,霜前的黃菊搖曳著被風雪打碎的花瓣。夕陽西下時,可以倚靠在曲欄上觀賞山色,清風吹拂,可以坐在胡床上暢談道義。在這樣的環境中,作者感到平靜與滿足,希望能夠保持這種寧靜,不再攪亂心境。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描述內心感受,展示了作者追求寧靜與自我滿足的心境。詩中的白氏草堂和陶公三徑都是修身養性的地方,它們的存在象征著人們對于寧靜和美好生活的向往。青蕉雨后開放,黃菊霜前凋零,反映了時間的流轉和萬物的變化。夕陽下的山景、清風中的談話,展示了詩人與自然的交流與思考。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細節的描繪和自我感受的表達,傳達了作者對于寧靜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詩中最后兩句“此來遂得歸休意,卻莫翻然起相湯”,表達了作者對于寧靜生活的珍惜和警示。詩人希望能夠保持當前的寧靜與滿足,不再翻起過去的煩惱和紛爭。這種心境的追求,也可以理解為對于內心平靜與自我成全的追求,與宋代文人士人追求“歸真返璞”的思想風潮相契合。
總之,這首詩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內心感受的表達,傳達了作者對于寧靜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同時也提醒人們珍惜當下、保持內心的寧靜與平和。
“落日看山憑曲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sī mén lǐ wén yuán tíng
題司門李文園亭
bái shì cǎo táng yuán zì qì, táo gōng sān jìng bù jiào huāng.
白氏草堂元自葺,陶公三徑不教荒。
qīng jiāo yǔ hòu kāi shū juàn, huáng jú shuāng qián suì gǔ shang.
青蕉雨後開書卷,黃菊霜前碎鵠裳。
luò rì kàn shān píng qū kǎn, qīng fēng tán dào jù hú chuáng.
落日看山憑曲檻,清風談道據胡床。
cǐ lái suì dé guī xiū yì, què mò fān rán qǐ xiāng tāng.
此來遂得歸休意,卻莫翻然起相湯。
“落日看山憑曲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九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