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接高談若飲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喜接高談若飲冰”全詩
重尋伐木君何厚,欲賦驪駒我未能。
山影北來浮匯澤,松行東望際鍾陵。
相期爛醉西樓月,緩帶憑欄濯郁蒸。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次韻答李端叔》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答李端叔》是黃庭堅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喜接高談若飲冰,
風騷清興坐來增。
重尋伐木君何厚,
欲賦驪駒我未能。
山影北來浮匯澤,
松行東望際鍾陵。
相期爛醉西樓月,
緩帶憑欄濯郁蒸。
詩意:
這首詩是黃庭堅以次韻回答李端叔所寫。詩人喜歡參與高談闊論,就像喝下了冰一樣讓人心曠神怡。風雅的談話增添了清新的情趣。詩人稱贊李端叔在文學上的造詣,表示自己欲賦詩以贊頌李端叔的才華,但自己未能做到。詩人敘述了山影從北方飄至水澤之間,松樹隨風向東遠望,直到鍾陵的邊際。他們約定在西樓賞月時相聚,一同陶醉于美好的夜晚,悠然自得地倚欄而立,洗去心中郁悶的濃霧。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和交流思想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于高談闊論的熱愛和對李端叔才華的欽佩。詩人以喜接高談若飲冰來形容參與談話的愉悅感受,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其中的輕松愉快。通過描繪山影和松行的景象,詩人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和寧靜,為詩中的人物交流提供了一種和諧的背景。最后的約定賞月場景,展現了詩人對美好時刻的向往和對友誼的珍視。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流暢自然的描寫,展現了黃庭堅獨特的詩風,同時也體現了宋代文人的風雅情致。
“喜接高談若飲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dá lǐ duān shū
次韻答李端叔
xǐ jiē gāo tán ruò yǐn bīng, fēng sāo qīng xìng zuò lái zēng.
喜接高談若飲冰,風騷清興坐來增。
zhòng xún fá mù jūn hé hòu, yù fù lí jū wǒ wèi néng.
重尋伐木君何厚,欲賦驪駒我未能。
shān yǐng běi lái fú huì zé, sōng xíng dōng wàng jì zhōng líng.
山影北來浮匯澤,松行東望際鍾陵。
xiāng qī làn zuì xī lóu yuè, huǎn dài píng lán zhuó yù zhēng.
相期爛醉西樓月,緩帶憑欄濯郁蒸。
“喜接高談若飲冰”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