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逢白鶴來華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若逢白鶴來華表”全詩
洞中日月真長久,世上功名果是非。
叱石元知牧羊在,爛柯應有看棋歸。
若逢白鶴來華表,識取當年丁令威。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次韻和臺源諸篇九首之仙橋洞》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和臺源諸篇九首之仙橋洞》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橫閣晴虹渡石溪,
幾年鑰鎖鎮瑤扉。
洞中日月真長久,
世上功名果是非。
叱石元知牧羊在,
爛柯應有看棋歸。
若逢白鶴來華表,
識取當年丁令威。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名為仙橋洞的景觀。詩人黃庭堅通過描繪洞中的景色和寓意,表達了對世事變幻和功名利祿的淡漠態度,以及對自然和歷史的長久流傳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清新的筆觸和婉約的語言,展示了黃庭堅特有的文化情懷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橫閣晴虹渡石溪”,描繪了洞中一座橫跨石溪的閣樓,晴天時的虹霞在石溪上映襯著美麗景色。這一景象表現了自然界的宏偉壯麗和人與自然的融洽關系。
接下來的兩句“幾年鑰鎖鎮瑤扉,洞中日月真長久”,表達了洞中的景色與世事的變遷相對立。洞門被鑰匙鎖住,象征著洞中的景象與世俗隔絕,日月的光影在洞中流轉,卻顯得長久不變,體現了自然界的永恒和歷史的延續。
接著的兩句“世上功名果是非,叱石元知牧羊在”,詩人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淡泊態度。他認為世間的功名成敗只是是非觀念的產物,而真正重要的是內心的寧靜和生活的平和。叱石和元知是兩位古代的智者,他們在洞中牧羊,象征著遠離塵囂,專注于平凡的生活。
最后兩句“爛柯應有看棋歸,若逢白鶴來華表,識取當年丁令威”,詩人通過古代的典故來強調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智慧的追尋。詩中提到的爛柯是指古代傳說中的智者孔子,他在破舊的樹下看棋,展現出了超脫塵世的境界。如果在華表(古代表達權力和威嚴的建筑物)上遇見白鶴,那就能夠領悟到丁令威所具有的智慧和魅力。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古代典故,表達了詩人對功名利祿的超然態度和對自然與歷史的敬畏之情,同時也抒發了對智慧和內心寧靜的追求。
“若逢白鶴來華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hé tái yuán zhū piān jiǔ shǒu zhī xiān qiáo dòng
次韻和臺源諸篇九首之仙橋洞
héng gé qíng hóng dù shí xī, jǐ nián yào suǒ zhèn yáo fēi.
橫閣晴虹渡石溪,幾年鑰鎖鎮瑤扉。
dòng zhōng rì yuè zhēn cháng jiǔ, shì shàng gōng míng guǒ shì fēi.
洞中日月真長久,世上功名果是非。
chì shí yuán zhī mù yáng zài, làn kē yīng yǒu kàn qí guī.
叱石元知牧羊在,爛柯應有看棋歸。
ruò féng bái hè lái huá biǎo, shí qǔ dāng nián dīng lìng wēi.
若逢白鶴來華表,識取當年丁令威。
“若逢白鶴來華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