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搔知癢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抑搔知癢痛”全詩
蛛絲網祠屋,芝菌生畫拱。
去國二十年,雪涕夙嚴奉。
更歷飽艱難,抑搔知癢痛。
聞道下士笑,轉物大人勇。
平生隨風波,歸來夢猶兇。
持此寸草心,負荷九鼎重。
柔嘉無牛羊,保身以為供。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明叔知縣和示過家上冢二篇復次韻》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明叔知縣和示過家上冢二篇復次韻》
朝代:宋代
作者:黃庭堅
女蘿上杉松,野葛蔓畦朧。
蛛絲網祠屋,芝菌生畫拱。
去國二十年,雪涕夙嚴奉。
更歷飽艱難,抑搔知癢痛。
聞道下士笑,轉物大人勇。
平生隨風波,歸來夢猶兇。
持此寸草心,負荷九鼎重。
柔嘉無牛羊,保身以為供。
詩詞的中文譯文:
女蘿上爬到杉樹上,野葛蔓延在田畦間。
蛛絲纏繞祠堂屋,芝菌生長在畫拱上。
離開故鄉二十年,雪般的淚水從早晨就嚴肅地奉獻。
經歷了飽受艱難,抑制癢痛的日子。
聽說下層士人嘲笑,只有轉變境界的大人才勇敢。
一生隨風波起伏,歸來發現夢境仍然兇險。
拿著這顆細小的心,背負著九鼎般沉重的責任。
溫柔嘉美,沒有牛羊可供養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人黃庭堅寫的。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個人經歷,表達了詩人的心境和人生感悟。
詩的開始描述了女蘿爬上杉樹、野葛在田間蔓延的景象,展現了自然的生機和繁茂。接著詩人以蛛絲纏繞祠堂、芝菌生長在畫拱上等景物為隱喻,抒發了對歲月流轉、光陰荏苒的感慨。
接下來,詩人以自己離開故鄉二十年、雪般的淚水從早晨就嚴肅地奉獻的描寫,表達了對離鄉背井的思念之情,以及對艱難歲月中堅守初心、抑制痛苦的堅定態度。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諷刺了那些嘲笑下層士人的人,認為真正勇敢的人應該是能夠超越物質欲望,轉變自己的境界。他以自己平生飄泊不定、歸來時夢境依然兇險的遭遇,表達了對人生起伏變化的深刻認識。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心態和人生態度。他用“持此寸草心”來形容自己懷揣的信念和抱負,而“負荷九鼎重”則暗示他肩負的責任和壓力。他以“柔嘉無牛羊,保身以為供”來表達自己不追求物質財富,而以保全生命為最高價值的觀念。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個人經歷為基礎,通過隱喻和借景抒發了詩人對人生命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悟。詩中融合了離鄉思念、堅守初心、勇于超越、人生起伏和珍視生命等主題,展現了黃庭堅深邃的情感和哲理思考。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給人以思考和啟迪,體現了宋代詩人的獨特藝術風格和文化內涵。
“抑搔知癢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íng shū zhī xiàn hé shì guò jiā shàng zhǒng èr piān fù cì yùn
明叔知縣和示過家上冢二篇復次韻
nǚ luó shàng shān sōng, yě gě màn qí lóng.
女蘿上杉松,野葛蔓畦朧。
zhū sī wǎng cí wū, zhī jūn shēng huà gǒng.
蛛絲網祠屋,芝菌生畫拱。
qù guó èr shí nián, xuě tì sù yán fèng.
去國二十年,雪涕夙嚴奉。
gèng lì bǎo jiān nán, yì sāo zhī yǎng tòng.
更歷飽艱難,抑搔知癢痛。
wén dào xià shì xiào, zhuǎn wù dà rén yǒng.
聞道下士笑,轉物大人勇。
píng shēng suí fēng bō, guī lái mèng yóu xiōng.
平生隨風波,歸來夢猶兇。
chí cǐ cùn cǎo xīn, fù hè jiǔ dǐng zhòng.
持此寸草心,負荷九鼎重。
róu jiā wú niú yáng, bǎo shēn yǐ wéi gōng.
柔嘉無牛羊,保身以為供。
“抑搔知癢痛”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