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沖雪厭清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可能沖雪厭清涼”全詩
柳下石門君有此,可能沖雪厭清涼。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次韻徐文將至國門見寄二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徐文將至國門見寄二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千頭剖蚌明珠熟,
翻譯:剖開千頭蚌,明珠成熟。
百尺垂絲鱠縷長。
翻譯:百尺長絲垂下,魚網紛紛。
柳下石門君有此,
翻譯:柳樹下石門,君子擁有此景。
可能沖雪厭清涼。
翻譯:或許厭倦了沖雪的清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徐文將即將到國門之時的景象。第一句以剖蚌得珠的比喻來形容時機已經成熟,正如千頭蚌中的明珠已經準備好要呈現出來一樣。這里可以理解為徐文將已經準備好了迎接新的挑戰和機遇。
第二句以垂下的魚網來比喻徐文將的準備工作,如百尺長絲般延展。這句意味著他為了迎接國門而做了充分的準備和努力。
第三句描述了柳樹下的石門,這里可以理解為國門,意味著徐文將即將到達目的地。柳樹下的石門象征著一種莊嚴和威嚴,作者認為這是君子應該追求的景象。
最后一句表達了一種可能,徐文將或許已經厭倦了一直以來的沖雪之旅的清涼。這里的"沖雪"可以理解為歷經艱辛和困難的過程,而"清涼"則是對此的諷刺,意味著徐文將對這種清涼有些感到厭倦。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以比喻的手法描繪了徐文將即將到國門之時的心境和景象。作者通過蚌中明珠和垂下的魚網來暗示徐文將的準備和努力,而柳樹下的石門象征著他即將迎接的挑戰。最后一句則表達了作者對徐文將的理解和推測,認為他或許已經對過去的艱辛感到厭倦。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徐文將的贊賞和對他未來的祝福。
“可能沖雪厭清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xú wén jiāng zhì guó mén jiàn jì èr shǒu
次韻徐文將至國門見寄二首
qiān tóu pōu bàng míng zhū shú, bǎi chǐ chuí sī kuài lǚ zhǎng.
千頭剖蚌明珠熟,百尺垂絲鱠縷長。
liǔ xià shí mén jūn yǒu cǐ, kě néng chōng xuě yàn qīng liáng.
柳下石門君有此,可能沖雪厭清涼。
“可能沖雪厭清涼”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