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下縛虎眠莓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庭下縛虎眠莓苔”全詩
手磨心語知許事,曾見漢唐池館來。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和柳子玉官舍十首之怪石》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柳子玉官舍十首之怪石》是宋代詩人黃庭堅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阿有人著薜荔,
庭下縛虎眠莓苔。
手磨心語知許事,
曾見漢唐池館來。
詩意:
這首詩詞以怪石為題材,描繪了一個官舍庭院中的奇石景觀。詩人描述了山中有人栽種葛藤,庭院下面縛住的老虎在莓苔上休眠。他用手磨制心靈的言語,知曉了許多事情,并曾見過漢唐時期的宮殿和園林。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山中官舍庭院中的怪石景觀。詩人通過描寫山中人們種植葛藤的景象,展示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融合。庭下縛虎眠莓苔的描寫,則給人一種寂靜、幽深的感覺,同時也暗示了官舍中潛伏的危險和神秘之處。詩人通過手磨心語,表達了自己對世事的洞察和領悟,展示了他敏銳的觀察力和對人生的思考。最后一句曾見漢唐池館來,則表明詩人不僅了解現實世界,還有著對歷史的了解和對過去文化的向往。整首詩詞意境獨特,通過對怪石景觀的描寫,折射出詩人對自然、人生和歷史的思考和感悟,展示了他對美的獨特見解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庭下縛虎眠莓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liǔ zi yù guān shě shí shǒu zhī guài shí
和柳子玉官舍十首之怪石
shān ā yǒu rén zhe bì lì, tíng xià fù hǔ mián méi tái.
山阿有人著薜荔,庭下縛虎眠莓苔。
shǒu mó xīn yǔ zhī xǔ shì, céng jiàn hàn táng chí guǎn lái.
手磨心語知許事,曾見漢唐池館來。
“庭下縛虎眠莓苔”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