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鹿要須野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驚鹿要須野草”全詩
驚鹿要須野草,鳴鷗本愿秋江。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次韻公擇舅》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公擇舅》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昨晚我夢見黃粱米煮得半熟,
我和一位朋友在一起談論著美玉。
驚鹿總是需要野草為食,
鳴鷗總是向往秋天的江河。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黃庭堅以夢境的形式,描繪了自己與朋友共賞美玉的情景。他用驚鹿和鳴鷗作為隱喻,表達了人們對于真善美的渴望和追求。詩中所描繪的美好景象與理想境界,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對美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勾勒出美好的景象,給人以清新的感受。作者通過夢境中的黃粱和美玉的形象,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驚鹿要須野草,鳴鷗本愿秋江,通過對野生動物的隱喻,表達了人們對于自由、自然和寧靜的追求。詩的意境清新,語言簡練,抓住了人們內心深處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并通過簡單的意象展示了美好的愿景。整首詩給人以輕松、愉悅的感覺,同時也引發人們對于美好生活和境界的思考。
“驚鹿要須野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gōng zé jiù
次韻公擇舅
zuó mèng huáng liáng bàn shú, lì tán bái bì yī shuāng.
昨夢黃粱半熟,立談白璧一雙。
jīng lù yào xū yě cǎo, míng ōu běn yuàn qiū jiāng.
驚鹿要須野草,鳴鷗本愿秋江。
“驚鹿要須野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