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轡都城風露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攬轡都城風露秋”全詩
虎頭妙墨能頻寄,馬乳蒲萄不待求。
上黨地寒應強飲,兩河民病要分憂。
猶聞昔在軍興日,一馬人間費十牛。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送顧子敦赴河東三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顧子敦赴河東三首》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攬住韁繩,都城的風露已是秋天,
行官的帳篷里沒有妾女守護。
畫虎頭的墨能頻頻寄出,
馬兒吃著蒲萄,不需要去求取。
上黨的地方寒冷,應該要強壯地飲酒,
兩河的百姓患病,需要我們分擔憂愁。
還記得過去軍隊興盛的日子,
一匹馬在人間耗費了十頭牛。
詩意:
這首詩是送別顧子敦出使河東的作品。詩人通過描繪出行的情景,表達了對友人的祝福和思念之情。詩中展現了都城的秋天景色和行官的孤獨無助,以及詩人對友人的關心和期望。詩人還提到了上黨的寒冷和兩河地區百姓的困境,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擔憂。最后,詩人回憶起過去軍隊興盛的場景,通過形象的比喻,表達了對友人奮發向前的期望和祝福。
賞析:
黃庭堅以簡潔的筆觸和精確的形象描繪,展現了都城秋天的景色和行官的孤獨無助,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其中的凄涼和無奈。他通過馬兒吃葡萄不需要求取的描寫,表達了對友人能夠自得其樂、順利完成使命的希望。詩人在描繪上黨寒冷和兩河百姓困境的同時,呼吁社會應該關注和幫助那些處于困境中的人們,表現出他對社會的關懷和責任感。最后,詩人通過一馬人間費十牛的比喻,表達了對友人勇往直前、不畏艱難的期望,同時也彰顯了友人的英勇和堅韌不拔。
整體上,《送顧子敦赴河東三首》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描繪具體的景物和形象,展現了作者對友人的祝福、對社會的關懷以及對友人奮發向前的期望。這首詩既具有個人情感的表達,又融入了社會關懷的元素,使讀者在欣賞詩意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作者對友人和社會的深情厚意。
“攬轡都城風露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gù zi dūn fù hé dōng sān shǒu
送顧子敦赴河東三首
lǎn pèi dū chéng fēng lù qiū, xíng tái wú qiè hù yī gōu.
攬轡都城風露秋,行臺無妾護衣篝。
hǔ tóu miào mò néng pín jì, mǎ rǔ pú táo bù dài qiú.
虎頭妙墨能頻寄,馬乳蒲萄不待求。
shàng dǎng dì hán yīng qiáng yǐn, liǎng hé mín bìng yào fēn yōu.
上黨地寒應強飲,兩河民病要分憂。
yóu wén xī zài jūn xìng rì, yī mǎ rén jiān fèi shí niú.
猶聞昔在軍興日,一馬人間費十牛。
“攬轡都城風露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