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取人間老斲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問取人間老斲輪”全詩
因知幻物出無象,問取人間老斲輪。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題子瞻墨竹》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子瞻墨竹》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黃庭堅。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眼入毫端寫竹真,
枝掀葉舉是精神。
因知幻物出無象,
問取人間老斲輪。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寫竹的真實描寫和創作精神的贊美。詩人認為,只有當自己的眼睛與毛筆的毫端緊密結合時,才能真正寫出竹子的本質。他筆下的竹子栩栩如生,枝條搖曳,葉子擺動,表現出竹子的生動精神。詩人深知藝術創作是超越現實的,描繪的對象雖然是幻物,卻能呈現出無窮的形象。最后,他詢問世間誰能像自己一樣老練地運用斲輪(指刻字用的木輪)來表達這種精神。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竹子的形態與精神特質,展現了黃庭堅對于藝術創作的理解和追求。詩人通過突出眼、毫、枝、葉等詞語的運用,將自己的創作過程與竹子的形象相結合,以此突顯寫作的真實性和精神力量。詩人認為藝術創作是一種超越現實的表達方式,通過描繪幻物,可以展現出豐富的形象和內涵。最后兩句詩以問句的形式,展示了詩人自信的態度和對于創作能力的自豪感。整首詩詞簡潔有力,意境清新,表達了詩人對于藝術創作的熱情和追求,也體現了他對于真實與精神的思考。
“問取人間老斲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zi zhān mò zhú
題子瞻墨竹
yǎn rù háo duān xiě zhú zhēn, zhī xiān yè jǔ shì jīng shén.
眼入毫端寫竹真,枝掀葉舉是精神。
yīn zhī huàn wù chū wú xiàng, wèn qǔ rén jiān lǎo zhuó lún.
因知幻物出無象,問取人間老斲輪。
“問取人間老斲輪”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