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秋先已碧蓮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秋先已碧蓮華”全詩
莫道暫來無所得,未秋先已碧蓮華。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暮到張氏園和壁間舊題》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暮到張氏園和壁間舊題》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夜幕降臨時來到張氏園,看見園中的瓜果已經不見了,我沿著三條小徑尋找二仲家的蹤跡。不要說我一時無所獲得,盡管還不到秋天,碧蓮花已經盛開了。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黃庭堅黃昏時分到達張氏園的情景。他發現園中的瓜果已經消失了,但他并不氣餒,繼續沿著園中的小徑尋找二仲家的足跡。詩人告訴我們,即使一時無法達到目標,也不應該灰心喪氣,因為在未來的時刻,美好的事物可能會突然出現。
賞析:
這首詩以寓言的方式表達了黃庭堅對生活的態度。園中的瓜果消失了,可以理解為詩人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挫折和失意,但他并沒有放棄,而是繼續探索。他尋找二仲家,可以理解為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時,他尋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和助手。詩人告訴我們,即使一時無法達到目標,也不應該灰心喪氣,因為在未來的時刻,可能會出現讓人欣喜的事物。
詩中的“碧蓮花”象征美好和成功,盡管還不到秋天,但它已經盛開。這里的“未秋先已碧蓮華”意味著即使在不太理想的時刻,也可能會出現美好和成功的機遇。這種樂觀和積極的態度是這首詩的核心思想。
總體而言,黃庭堅的《暮到張氏園和壁間舊題》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困境的堅持和對未來的樂觀信念,鼓勵讀者在面對挫折時保持積極的心態,并堅持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
“未秋先已碧蓮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ù dào zhāng shì yuán hé bì jiān jiù tí
暮到張氏園和壁間舊題
shào píng bú jiàn jiàn yuán guā, sān jìng hái xún èr zhòng jiā.
邵平不見見園瓜,三徑還尋二仲家。
mò dào zàn lái wú suǒ de, wèi qiū xiān yǐ bì lián huá.
莫道暫來無所得,未秋先已碧蓮華。
“未秋先已碧蓮華”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