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度寒宵嬾吐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默度寒宵嬾吐明”全詩
銀蟾似亦無聊賴,默度寒宵嬾吐明。
分類: 不見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承示中秋不見月及憫雨連作恐妨秋成奉次元韻》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承示中秋不見月及憫雨連作恐妨秋成奉次元韻》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秀稻秋風喜太平,
獨疑連雨未全晴。
銀蟾似亦無聊賴,
默度寒宵嬾吐明。
譯文:
秀美的稻田在秋風中欣喜太平,
我獨自懷疑連綿的雨是否完全停歇。
明亮的月亮似乎也無精打采,
默默地度過寒冷的夜晚,懶得露出光明。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中秋夜的景象。黃庭堅在詩中表現出對太平盛世的向往,他欣賞著秋風吹拂下的秀美稻田,這象征著農田的豐收和社會的安定。然而,他內心卻有一絲疑慮,懷疑連綿的雨是否會妨礙秋天的成熟。月亮也失去了往日的明亮與活力,仿佛也對此感到無趣。最后,黃庭堅默默地度過這個寒冷的夜晚,沒有進一步表達他的思想感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淡泊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在描寫秋天的美景時,黃庭堅以秀稻和秋風作為象征,傳遞出對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對平靜幸福生活的渴望。然而,他對連綿的雨產生了懷疑,這可能是對現實社會問題的擔憂和憂慮。最后,詩人通過描繪默默度過寒宵的場景,表達了一種無奈和無力改變現實的情感。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含蓄的方式,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和思考,展現出黃庭堅獨特的審美觀和情感表達方式。整首詩詞給人一種淡然而含蓄的美感,讀來令人心生思索,引發對生活和社會現實的思考。
“默度寒宵嬾吐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g shì zhōng qiū bú jiàn yuè jí mǐn yǔ lián zuò kǒng fáng qiū chéng fèng cì yuán yùn
承示中秋不見月及憫雨連作恐妨秋成奉次元韻
xiù dào qiū fēng xǐ tài píng, dú yí lián yǔ wèi quán qíng.
秀稻秋風喜太平,獨疑連雨未全晴。
yín chán shì yì wú liáo lài, mò dù hán xiāo lǎn tǔ míng.
銀蟾似亦無聊賴,默度寒宵嬾吐明。
“默度寒宵嬾吐明”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