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日高宣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捧日高宣事”全詩
軍中聞俎豆,廟勝脫兜鍪。
燒燭海棠夜,香衣藥市秋。
君平識行李,河漢接天流。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送高士敦赴成都鈐轄二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高士敦赴成都鈐轄二首》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描述了黃庭堅送別高士敦赴成都擔任鈐轄的場景,表達了對高士敦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
第一首:
捧日高宣事,東京四姓侯。
軍中聞俎豆,廟勝脫兜鍪。
燒燭海棠夜,香衣藥市秋。
君平識行李,河漢接天流。
第二首:
萬里蓬萊書,三秋道路阻。
臨行多感慨,送君千里目。
亂石猶堪別,平泉不減數。
淚流空自灑,心事各東西。
詩意和賞析:
這兩首詩詞以送別高士敦為主題,表達了黃庭堅對高士敦的贊美和祝福之情,同時也抒發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第一首詩以高士敦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為出發點,形容他的舉止莊重端正,令人敬佩。黃庭堅通過描繪在軍中聽到的廟宇祭祀聲音,以及在夜晚燒香、穿著香衣參觀藥市的場景,展示了高士敦的卓越能力和品質。最后一句表達了高士敦能夠辨別重要之物,使得自己的事業像江河一樣暢通無阻。
第二首詩中,黃庭堅以萬里蓬萊書為象征,表示高士敦要赴遠方,道路遙遠且困難重重。面對離別,黃庭堅多感慨,送別時目送高士敦遠去。詩中提到的亂石和平泉分別代表了旅途中的艱難險阻和安樂之地,表達了離別時的心情。最后兩句表達了黃庭堅內心的悲傷和思念之情。
整體而言,這兩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含蓄的表達,展現了黃庭堅對高士敦的美好祝福和深厚情感,同時也傳遞了對友誼和離別的思考。
“捧日高宣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gāo shì dūn fù chéng dū qián xiá èr shǒu
送高士敦赴成都鈐轄二首
pěng rì gāo xuān shì, dōng jīng sì xìng hóu.
捧日高宣事,東京四姓侯。
jūn zhōng wén zǔ dòu, miào shèng tuō dōu móu.
軍中聞俎豆,廟勝脫兜鍪。
shāo zhú hǎi táng yè, xiāng yī yào shì qiū.
燒燭海棠夜,香衣藥市秋。
jūn píng shí xíng lǐ, hé hàn jiē tiān liú.
君平識行李,河漢接天流。
“捧日高宣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