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樂者啼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林樂者啼鳥”全詩
志士仁人觀其大,薪翁笱婦利其小。
有美一人,獨燕居萬物之表。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巖下放言五首之池亭》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巖下放言五首之池亭》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池亭中游戲的是魚兒,林中歡樂的是啼鳥。志士和仁人觀察著它們的偉大,普通人也從中獲得小小的利益。在這里還有一個美麗的人,她獨自住在這個世界的頂端。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池亭中的景物和一位美麗的女子,表達了黃庭堅對自然美的贊美和對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的思考。詩中的水嬉者和林樂者象征著自然界中的生靈,它們自由自在地游戲和歡樂,展示出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志士和仁人通過觀察這些自然景物,體察到大道的偉大和普遍的價值。而普通人則能從中獲取一些微小的利益,這里蘊含著一種對于和諧共處和互利共贏的思考。
詩詞中提到的一位美麗的人,獨自住在世界的頂端,可能意味著她在自然中獨立自在,與萬物相伴,承載著自然的美麗和神秘。她的存在使得整個景象更加完美,也讓人聯想到人與自然的融洽關系,以及人們在追求自身理想和完善時的感悟。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意象,展現了自然的美妙和人與自然的關系,同時也呼應了黃庭堅對于人文精神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考。通過描繪這個小小的池亭和其中的景物,詩人讓讀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并引發對于生命和宇宙的思考。
“林樂者啼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án xià fàng yán wǔ shǒu zhī chí tíng
巖下放言五首之池亭
shuǐ xī zhě yóu yú, lín lè zhě tí niǎo.
水嬉者游魚,林樂者啼鳥。
zhì shì rén rén guān qí dà, xīn wēng gǒu fù lì qí xiǎo.
志士仁人觀其大,薪翁笱婦利其小。
yǒu měi yī rén, dú yàn jū wàn wù zhī biǎo.
有美一人,獨燕居萬物之表。
“林樂者啼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