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一文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值一文錢”全詩
眈眈兩虎視,不值一文錢。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貴耳賤目謎》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貴耳賤目謎》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貴耳賤目謎,
Noble ears, humble eyes, a riddle,
朝耳對軒軒。
Listening to the morning, competing for fame.
爭酬價十千,
Striving for rewards worth ten thousand,
眈眈兩虎視,
Gazing at each other like two tigers,
不值一文錢。
But not worth a single coin.
這首詩詞通過形象的比喻表達了競爭中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現象。黃庭堅以“貴耳”和“賤目”兩個形容詞,來形容人們在社會競爭中的身份地位和價值評判。他將競爭者比作兩只眼中有著敵意的虎,它們互相覬覦,但在社會價值觀中卻都不值得一文。
詩中的“貴耳”指的是那些在社會上享有聲望和權勢的人,他們擁有特殊的待遇和優勢,因此被稱為“貴”。而“賤目”則指的是那些在社會中地位較低、無法獲得同等待遇的人,被稱為“賤”。這兩個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了社會中不平等的現象。
詩中的“朝耳對軒軒”表達了競爭者們在早晨爭相傾聽,希望獲得重要消息或者機會,以獲取更多的榮譽和利益。而“爭酬價十千”則指的是為了爭奪利益和回報而激烈競爭,希望獲得價值十分巨大的回報。
然而,盡管競爭者們都在努力爭取,他們彼此之間卻充滿了敵意和猜忌,就像兩只虎虎相覷。最后,黃庭堅給出了一個諷刺的結論:“不值一文錢”。這句話暗示了在殘酷的競爭中,人們的努力和付出可能并不會得到應有的回報,也強調了社會中的不公平和虛偽。作者通過這首詩詞表達了對社會現象的批判和對不平等競爭的反思。
《貴耳賤目謎》以簡練而富有比喻的語言,通過對人際關系和社會現象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平現象的憂慮和對競爭的深思。這首詩詞在表達真實感受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對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念的反思。
“不值一文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ì ěr jiàn mù mí
貴耳賤目謎
lǘ ěr duì xuān xuān, zhēng chóu jià shí qiān.
驢耳對軒軒,爭酬價十千。
dān dān liǎng hǔ shì, bù zhí yī wén qián.
眈眈兩虎視,不值一文錢。
“不值一文錢”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