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名朝市魚千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爭名朝市魚千里”全詩
末俗風波尤浩渺,古人廉陛厘躋攀。
螗螂怒臂當車轍,鸚鵡能言著鏁關。
顧我安知賢者事,松風永日下簾間。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去賢齋》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去賢齋》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黃庭堅。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爭名朝市魚千里,
觀道詩書豹一班。
末俗風波尤浩渺,
古人廉陛厘躋攀。
螗螂怒臂當車轍,
鸚鵡能言著鏁關。
顧我安知賢者事,
松風永日下簾間。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時世浮躁和追逐名利的看法,以及他對古人高尚品德的贊賞。作者感嘆現世紛擾的風波和勢利,認為與之相比,古人的高尚風范更加可貴。他以螳螂怒臂阻擋車轍和鸚鵡能言著鎖關為比喻,暗示現實中那些虛假的追求和言辭,對真正的智慧和品德沒有實質的幫助。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自己的態度,他在寧靜的環境中,隨風而過,淡泊名利。
賞析:
這首詩詞以對比的手法,將現世的浮躁與追逐名利的虛榮與古人的高尚品德進行了對照。通過描繪螳螂和鸚鵡這兩個形象,作者暗示了現實世界中虛假和浮華的一面。螳螂怒臂和鸚鵡的能言善辯,表面上看起來很了不起,但它們對于真正的智慧和品德沒有多大的意義。相比之下,作者對古人的仰慕和贊美則更加真摯和深刻。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態度,他在松風永日的寧靜環境中,下簾間,意味著他淡泊名利,超脫塵俗,將自己與當時浮躁的社會格格不入。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鮮明的意象,傳達了作者對現實社會的反思和對古人高尚品德的向往,展現了他的獨立思考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爭名朝市魚千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ù xián zhāi
去賢齋
zhēng míng cháo shì yú qiān lǐ, guān dào shī shū bào yī bān.
爭名朝市魚千里,觀道詩書豹一班。
mò sú fēng bō yóu hào miǎo, gǔ rén lián bì lí jī pān.
末俗風波尤浩渺,古人廉陛厘躋攀。
táng láng nù bì dāng chē zhé, yīng wǔ néng yán zhe suǒ guān.
螗螂怒臂當車轍,鸚鵡能言著鏁關。
gù wǒ ān zhī xián zhě shì, sōng fēng yǒng rì xià lián jiān.
顧我安知賢者事,松風永日下簾間。
“爭名朝市魚千里”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