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坑與刀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火坑與刀山”全詩
惟有一念在,能呼觀世音。
火坑與刀山,猛獸諸毒藥。
眾苦萃一身,呼者常不痛。
何用呼菩薩,當自救痛者,不煩觀音力。
眾生以二故,一身受眾苦。
若能真不二,則是觀世音。
八萬四千人,同時俱起救。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觀音贊》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觀音贊》是宋代文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眾生墮八難,身心俱喪失。
惟有一念在,能呼觀世音。
火坑與刀山,猛獸諸毒藥。
眾苦萃一身,呼者常不痛。
何用呼菩薩,當自救痛者,不煩觀音力。
眾生以二故,一身受眾苦。
若能真不二,則是觀世音。
八萬四千人,同時俱起救。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人們在世間遭受各種困難和痛苦的境遇,但只要心中有一念向觀世音菩薩呼喚,觀世音菩薩就會回應救助。詩中描繪了火坑、刀山和各種惡毒的猛獸和毒藥,象征著眾生所面臨的種種困境和痛苦,但只要能夠真正體悟觀世音菩薩的精神,就能超越一切痛苦,成為一個真正的觀世音。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一個重要的佛教思想,即通過呼喚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可以得到菩薩的救度和保護。詩中的火坑、刀山和猛獸等形象生動地描繪出眾生所受的種種苦難,強調了人們在紛繁世界中的困境和無奈。然而,詩人提醒人們,真正的觀世音并非僅僅依賴外在的呼喚,而是通過內心的修行和體悟來實現。
詩中的"眾生以二故"指的是眾生分別陷入八難和身心俱喪的困境,詩人呼吁人們不要只是依賴外在的菩薩救度,而應該自己努力解脫痛苦。最后兩句描述了八萬四千人同時起身救助,表達了眾生共同奮起救度的精神,強調了眾生之間的互助和共同解脫的重要性。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佛教的智慧和人們對于救度和解脫的渴望,同時呼喚眾生們要通過內心的修行和正念來實現真正的觀世音。
“火坑與刀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yīn zàn
觀音贊
zhòng shēng duò bā nán, shēn xīn jù sàng shī.
眾生墮八難,身心俱喪失。
wéi yǒu yī niàn zài, néng hū guān shì yīn.
惟有一念在,能呼觀世音。
huǒ kēng yǔ dāo shān, měng shòu zhū dú yào.
火坑與刀山,猛獸諸毒藥。
zhòng kǔ cuì yī shēn, hū zhě cháng bù tòng.
眾苦萃一身,呼者常不痛。
hé yòng hū pú sà, dāng zì jiù tòng zhě, bù fán guān yīn lì.
何用呼菩薩,當自救痛者,不煩觀音力。
zhòng shēng yǐ èr gù, yī shēn shòu zhòng kǔ.
眾生以二故,一身受眾苦。
ruò néng zhēn bù èr, zé shì guān shì yīn.
若能真不二,則是觀世音。
bā wàn sì qiān rén, tóng shí jù qǐ jiù.
八萬四千人,同時俱起救。
“火坑與刀山”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