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老每慚疏菽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親老每慚疏菽水”全詩
饑來一字不可煮,虛過半生徒爾狂。
親老每慚疏菽水,兒癡安忍誑灰囊?孤桐破碎蒯緱脫,坐對夕陽歌慨慷。
分類:
作者簡介(王冕)

元代詩人、文學家、書法家、畫家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浙江諸暨人。出身農家。幼年喪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時間畫荷花,晚至寺院長明燈下讀書,學識深邃,能詩,青團墨梅。隱居九里山,以賣畫為生。畫梅以胭脂作梅花骨體,或花密枝繁,別具風格,亦善寫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傳是他始創。著有《竹齋集》《墨梅圖題詩》等。
《有感》王冕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有感》是元代王冕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有感》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昨夜秋風吹草堂,
客中氣象太凄涼。
饑來一字不可煮,
虛過半生徒爾狂。
親老每慚疏菽水,
兒癡安忍誑灰囊?
孤桐破碎蒯緱脫,
坐對夕陽歌慨慷。
譯文:
昨夜秋風吹拂著茅草堂,
身處客中,心境異常凄涼。
饑餓來襲,連一字都無法吟詠,
虛度了半生,卻只是自我陶醉。
親人和長輩常常為我操勞,
我這愚昧的孩子怎能欺騙他們的期望?
獨立的桐樹已經破碎,蒯緱已經脫落,
我坐在夕陽下,唱著激昂的歌曲。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客居他鄉的寂寞和困苦。秋風吹拂著茅草堂,凋敝的房舍暗示著詩人的貧困和孤獨。他的生活艱難,甚至連一字都無法吟詠。詩人自責虛度了半生,卻只是自我陶醉,沒有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
詩中的“親老”指的是父母和長輩,他們為詩人付出了很多,而詩人卻感到自己對不起他們。詩人反思自己的愚昧和欺騙,他不愿意辜負家人的期望。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命運的感慨。孤獨的桐樹破碎,象征著詩人的心靈受傷和失落;而蒯緱的脫落則意味著詩人的才華和志向未能得到實現。然而,詩人坐在夕陽下,唱著激昂的歌曲,表達了他對人生的豪情壯志和對未來的希望。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對命運的思考。詩人通過描繪自己在客居他鄉的困境和孤獨,表達了對家人的愧疚和對自己的質問。詩中的意象生動而富有感情,秋風吹拂的茅草堂、破碎的桐樹和夕陽下的歌唱,都展現了詩人深沉的內心世界。
《有感》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反思,抒發了詩人對社會現實和人生意義的思考。詩人在困境中感到無奈,但他并沒有沉淪,而是通過歌唱表達了自己的堅強和對未來的期許。這首詩既反映了詩人個人的心路歷程,也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困境和人們普遍的失望情緒。
整首詩以簡短的文字抒發了豐富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對個人命運的反思,引發讀者對人生的思索和共鳴。它展現了詩人對困境的堅韌態度和對未來的樂觀信念,傳遞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主題。
“親老每慚疏菽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u gǎn
有感
zuó yè qiū fēng chuī cǎo táng, kè zhōng qì xiàng tài qī liáng.
昨夜秋風吹草堂,客中氣象太凄涼。
jī lái yī zì bù kě zhǔ, xū guò bàn shēng tú ěr kuáng.
饑來一字不可煮,虛過半生徒爾狂。
qīn lǎo měi cán shū shū shuǐ, ér chī ān rěn kuáng huī náng? gū tóng pò suì kuǎi gōu tuō, zuò duì xī yáng gē kǎi kāng.
親老每慚疏菽水,兒癡安忍誑灰囊?孤桐破碎蒯緱脫,坐對夕陽歌慨慷。
“親老每慚疏菽水”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