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造固難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造固難名”全詩
恩深忘位賤,義重覺生輕。
不正誅鋤法,仍蒙獎嘆榮。
百身何足報,天造固難名。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英宗皇帝挽歌辭三首》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英宗皇帝挽歌辭三首》是宋代司馬光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諫省臣無狀,
龍鱗昔屢嬰。
恩深忘位賤,
義重覺生輕。
不正誅鋤法,
仍蒙獎嘆榮。
百身何足報,
天造固難名。
詩意:
這首詩詞是司馬光為悼念宋英宗趙曙而作。詩中表達了對英宗的哀悼之情,同時也反映了司馬光對朝政的憂慮和對忠誠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悼念英宗的方式,抒發了作者對朝政不正之事的憂慮和對忠誠的思考。首先,詩中提到了諫省臣無狀,指責朝廷中的諫官們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沒有勇于直言進諫。接著,詩中提到了龍鱗昔屢嬰,意味著英宗曾多次陷入危險之中,但幸運地逃脫。這一句表達了作者對英宗的同情和對他所經歷的困難的認同。
然后,詩中提到了恩深忘位賤,義重覺生輕。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英宗的恩情深厚,但英宗卻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對忠誠的重要性產生了輕視之情。接著,詩中提到了不正誅鋤法,仍蒙獎嘆榮。這句話指責了朝廷中對不正之事沒有采取正確的處理方式,而是以獎賞和嘆息的方式對待,這種做法使得不正之風得以延續。
最后,詩中提到了百身何足報,天造固難名。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英宗的感激之情,認為自己的一生都無法報答英宗的恩情,同時也認識到人的命運是由天造決定的,無法改變。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悼念英宗的方式,抒發了作者對朝政不正和對忠誠的思考。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英宗的同情和感激之情,以及對人生命運的思考。
“天造固難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ng zōng huáng dì wǎn gē cí sān shǒu
英宗皇帝挽歌辭三首
jiàn shěng chén wú zhuàng, lóng lín xī lǚ yīng.
諫省臣無狀,龍鱗昔屢嬰。
ēn shēn wàng wèi jiàn, yì zhòng jué shēng qīng.
恩深忘位賤,義重覺生輕。
bù zhèng zhū chú fǎ, réng méng jiǎng tàn róng.
不正誅鋤法,仍蒙獎嘆榮。
bǎi shēn hé zú bào, tiān zào gù nán míng.
百身何足報,天造固難名。
“天造固難名”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