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燭旱氣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燭燭旱氣收”全詩
人心方有望,時雨不須求。
豈獨老農喜,仍令惡客留。
洛城花未謝,作意更同游。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喜雨三首呈景仁侍郎兼獻在尹宣徽》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喜雨三首呈景仁侍郎兼獻在尹宣徽》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漠漠春云合,
燭燭旱氣收。
人心方有望,
時雨不須求。
豈獨老農喜,
仍令惡客留。
洛城花未謝,
作意更同游。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喜雨降臨的景象,表達了人們對雨水的期盼和喜悅之情。詩人通過描繪春天的云彩漸漸聚集,燭光下旱氣逐漸消散的景象,表達了雨水的寶貴和對干旱的解脫。詩人認為人們的心情也隨之變得充滿希望,不再需要刻意祈求雨水。詩中還提到老農因為雨水而喜悅,同時也希望不好客的人能夠留下來共同分享這份喜悅。最后,詩人提到洛城的花還沒有凋謝,表示他有意與朋友一同游覽欣賞這美好的時光。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雨水降臨的景象,通過對自然現象的描寫,表達了人們對雨水的渴望和喜悅之情。詩人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比喻,如“漠漠春云合”和“燭燭旱氣收”,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雨水的來臨和干旱的消散。詩人還通過對老農和惡客的描寫,展示了雨水對農田和人們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希望能夠與他人共同分享喜悅的情感。最后,詩人以洛城花未謝的景象作為結尾,表達了他對美好時光的向往和對友誼的珍視。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雨水降臨的喜悅場景,表達了對雨水的渴望和對美好時光的向往,同時也展示了對友誼和共享喜悅的珍視。
“燭燭旱氣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ǐ yǔ sān shǒu chéng jǐng rén shì láng jiān xiàn zài yǐn xuān huī
喜雨三首呈景仁侍郎兼獻在尹宣徽
mò mò chūn yún hé, zhú zhú hàn qì shōu.
漠漠春云合,燭燭旱氣收。
rén xīn fāng yǒu wàng, shí yǔ bù xū qiú.
人心方有望,時雨不須求。
qǐ dú lǎo nóng xǐ, réng lìng è kè liú.
豈獨老農喜,仍令惡客留。
luò chéng huā wèi xiè, zuò yì gèng tóng yóu.
洛城花未謝,作意更同游。
“燭燭旱氣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