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棹旌旗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曉棹旌旗迥”全詩
商船極目避,漢使一何尊。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孫器之奉使淮浙至江為書見寄以詩謝之五首》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孫器之奉使淮浙至江為書見寄以詩謝之五首》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曉時,船上的旌旗在清晨的微風中飄揚,暮時,河上的鉦鼓聲喧囂不息。商船紛紛避讓,只有漢使的船只顯得格外威嚴。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孫器奉使淮浙至江的情景。清晨時,孫器的船上的旌旗高高飄揚,宣示著他的身份和使命。而傍晚時,河上的鉦鼓聲不絕于耳,彰顯了他的威嚴和重要性。商船紛紛避讓,顯示出對漢使的尊敬和敬畏。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孫器奉使淮浙至江的場景描寫,展現了漢使的威嚴和重要性。旌旗和鉦鼓聲的描繪,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孫器所代表的權威和使命的莊嚴。商船避讓的情景則凸顯了漢使的尊貴地位,以及其他船只對他的敬畏和敬重。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生動的語言,將孫器奉使的場景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給人以莊重而威嚴的感覺。同時,這首詩詞也反映了宋代時期的政治和外交氛圍,展示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人們對漢使的重視。
“曉棹旌旗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ūn qì zhī fèng shǐ huái zhè zhì jiāng wèi shū jiàn jì yǐ shī xiè zhī wǔ shǒu
孫器之奉使淮浙至江為書見寄以詩謝之五首
xiǎo zhào jīng qí jiǒng, mù hé zhēng gǔ xuān.
曉棹旌旗迥,暮河鉦鼓喧。
shāng chuán jí mù bì, hàn shǐ yī hé zūn.
商船極目避,漢使一何尊。
“曉棹旌旗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