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精非一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疲精非一朝”全詩
于今成滬落,所幸得逍遙。
不韙狂心息,難平客氣消。
巢林易為足,竊敢比鷦鷯。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逍遙四章呈欽之堯夫》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逍遙四章呈欽之堯夫》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結發讀經史,疲精非一朝。
于今成滬落,所幸得逍遙。
不韙狂心息,難平客氣消。
巢林易為足,竊敢比鷦鷯。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司馬光對自己的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他在詩中提到自己結發讀經史,意味著他長期以來對學問的追求和努力。然而,這種努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付出。盡管如今他的成就可能不如人意,但他慶幸自己能夠獲得一種逍遙自在的心態。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首句“結發讀經史,疲精非一朝”直接點明了作者長期以來對學問的追求和付出。接著,他表達了對自己現狀的思考,認為能夠保持一種逍遙自在的心態是一種幸運。在接下來的兩句中,作者提到了自己內心的狂熱和客氣之間的矛盾,暗示了他對社會禮教和個人真實情感之間的沖突。最后一句中,作者謙虛地表示自己不敢與鷦鷯相比,意味著他對自己的成就保持謙遜的態度。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現了作者對自己人生經歷的思考和對逍遙自在心態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他對社會禮教和個人真實情感之間的矛盾的思考。
“疲精非一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o yáo sì zhāng chéng qīn zhī yáo fū
逍遙四章呈欽之堯夫
jié fà dú jīng shǐ, pí jīng fēi yī zhāo.
結發讀經史,疲精非一朝。
yú jīn chéng hù luò, suǒ xìng de xiāo yáo.
于今成滬落,所幸得逍遙。
bù wěi kuáng xīn xī, nán píng kè qì xiāo.
不韙狂心息,難平客氣消。
cháo lín yì wèi zú, qiè gǎn bǐ jiāo liáo.
巢林易為足,竊敢比鷦鷯。
“疲精非一朝”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