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參黃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論道參黃閣”全詩
閨臺尤顯重,訓誥愈深游。
論道參黃閣,橫經侍紫宸。
如何天不憖,志業未全伸。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丁尚書挽詞二首》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丁尚書挽詞二首》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鳳蹕游汾曲,
非態得傳人。
閨臺尤顯重,
訓誥愈深游。
詩詞的中文譯文:
鳳凰車駕游覽汾水之曲線,
非常態之人得以傳承。
宮闈之臺尤為重要,
受到教誨和勉勵更加深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丁尚書的挽詞之情。丁尚書是司馬光的朋友,他在官場上受到重用,被任命為尚書,擔任重要職務。詩中的鳳蹕指的是皇帝的車駕,而汾曲則是指汾水的曲線。這里以鳳凰車駕游汾曲來比喻丁尚書在官場上的顯赫地位和榮耀。
詩中提到的“非態得傳人”意味著丁尚書并非凡人所能比擬,他具備非凡的才能和品德,值得被傳承和效仿。而“閨臺尤顯重”則強調了丁尚書在宮闈之中的重要地位,他受到了皇帝的特別重視和賞識。
詩中還提到了丁尚書受到的訓誥愈加深入,這表明他在官場上的責任和使命更加重大。他參與了黃閣論道,侍奉紫宸,這些都是指他在政治和文化領域的重要貢獻。
然而,詩中也流露出作者對丁尚書的不滿和遺憾之情。詩末兩句“如何天不憩,志業未全伸”表達了作者對天命不公和丁尚書志向未能完全實現的遺憾之情。這可能暗示了丁尚書在官場上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以及他未能實現自己的抱負。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丁尚書的贊美和遺憾,展現了作者對朋友的深情厚意,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官場的復雜和不確定性。
“論道參黃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īng shàng shū wǎn cí èr shǒu
丁尚書挽詞二首
fèng bì yóu fén qū, fēi tài dé chuán rén.
鳳蹕游汾曲,非態得傳人。
guī tái yóu xiǎn zhòng, xùn gào yù shēn yóu.
閨臺尤顯重,訓誥愈深游。
lùn dào cān huáng gé, héng jīng shì zǐ chén.
論道參黃閣,橫經侍紫宸。
rú hé tiān bù yìn, zhì yè wèi quán shēn.
如何天不憖,志業未全伸。
“論道參黃閣”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