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歡熟醉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悲歡熟醉醒”全詩
波頭何事白,柳眼為誰青。
榮落浮云度,悲歡熟醉醒。
繁華非我物,隨意任飄零。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感春》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春》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司馬光。這首詩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并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積劃滿春庭,衡門永書扃。
波頭何事白,柳眼為誰青。
榮落浮云度,悲歡熟醉醒。
繁華非我物,隨意任飄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春天為背景,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首先,詩中的“積劃滿春庭,衡門永書扃”描繪了春天的景象,春天的氣息充盈著整個庭院,衡門緊閉,意味著作者對外界的封閉和自我沉思。
接著,詩中的“波頭何事白,柳眼為誰青”表達了作者對世事變遷的疑問。波頭白色,意味著事物的變化和消逝,而柳眼青翠,代表著生機和希望。作者在思考這些變化背后的原因和意義。
然后,詩中的“榮落浮云度,悲歡熟醉醒”表達了作者對人生榮辱得失的看法。榮耀和失敗都像浮云一樣飄忽不定,悲歡離合也像醉酒一樣短暫。作者認識到這些都是短暫的,不應過于執著。
最后,詩中的“繁華非我物,隨意任飄零”表達了作者對繁華世界的超脫態度。作者認為繁華并不屬于自己,可以隨意地飄零。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名利的淡漠態度,強調了追求內心自由和超脫的重要性。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強調了超脫名利追求內心自由的重要性。
“悲歡熟醉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chūn
感春
jī huà mǎn chūn tíng, héng mén yǒng shū jiōng.
積劃滿春庭,衡門永書扃。
bō tóu hé shì bái, liǔ yǎn wèi shuí qīng.
波頭何事白,柳眼為誰青。
róng luò fú yún dù, bēi huān shú zuì xǐng.
榮落浮云度,悲歡熟醉醒。
fán huá fēi wǒ wù, suí yì rèn piāo líng.
繁華非我物,隨意任飄零。
“悲歡熟醉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