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曏時堪炙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曏時堪炙手”全詩
曏時堪炙手,今日但傷心。
陵谷尚未改,門闌不可尋。
誰知荊棘地,鶴蓋舊成陰。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游李衛公平泉莊》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李衛公平泉莊》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荒涼凄寂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相國已何在,空山余故林。
曏時堪炙手,今日但傷心。
陵谷尚未改,門闌不可尋。
誰知荊棘地,鶴蓋舊成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游歷李衛公平泉莊為背景,通過描繪莊園的荒涼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過去輝煌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的失望。
首句“相國已何在,空山余故林”表達了相國(指李衛公)已經不在,只剩下一片荒涼的山林。這句話暗示了時光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讓人感嘆光景不再。
接下來的兩句“曏時堪炙手,今日但傷心”表達了過去的景象曾經令人心生向往,而如今卻只能引起傷感和悲傷。這種對過去輝煌的懷念和對現實的失望,使得詩詞充滿了憂傷的情緒。
接著的兩句“陵谷尚未改,門闌不可尋”描繪了莊園的破敗景象。陵谷依然保持著過去的模樣,而莊園的門闌已經無法找到。這種景象進一步強調了時光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以及作者對過去的懷念。
最后一句“誰知荊棘地,鶴蓋舊成陰”則表達了莊園已經變成了荊棘叢生的地方,曾經的美好景象已經消失殆盡。鶴蓋(指李衛公的居所)也已經荒廢。這句話通過對莊園的描寫,進一步強調了時光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以及作者對過去的懷念和對現實的失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莊園的荒涼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過去輝煌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的失望。它通過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思考,喚起讀者對光陰易逝和人生無常的感慨。
“曏時堪炙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lǐ wèi gōng píng quán zhuāng
游李衛公平泉莊
xiàng guó yǐ hé zài, kōng shān yú gù lín.
相國已何在,空山余故林。
xiǎng shí kān zhì shǒu, jīn rì dàn shāng xīn.
曏時堪炙手,今日但傷心。
líng gǔ shàng wèi gǎi, mén lán bù kě xún.
陵谷尚未改,門闌不可尋。
shéi zhī jīng jí dì, hè gài jiù chéng yīn.
誰知荊棘地,鶴蓋舊成陰。
“曏時堪炙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