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夜行已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良夜行已闌”全詩
此心如杯水,擾易澄苦難。
百年能幾何,萬慮誰能殫。
棄置勿復尋,專取形神安。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不寐》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不寐》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思夢久不效,良夜行已闌。
此心如杯水,擾易澄苦難。
百年能幾何,萬慮誰能殫。
棄置勿復尋,專取形神安。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在夜晚難以入眠的心境。他思緒紛亂,無法入夢,而良好的夜晚已經接近盡頭。作者將自己的內心比作一杯水,容易被擾亂而難以平靜。他感嘆百年的人生能有多少,而煩惱卻無法盡終。最后,作者呼吁自己要舍棄雜念,專注于追求內心的平靜與安寧。
賞析:
《不寐》通過描繪作者夜晚難以入眠的心情,展現了人們在繁忙的生活中常常面臨的困擾和焦慮。詩中的比喻手法巧妙地將作者內心的不安與水的澄清相對照,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對內心平靜的渴望。詩詞的結尾呼吁人們要舍棄雜念,專注于追求內心的安寧,這也是一種對于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啟示。整首詩詞簡潔而深刻,通過簡單的語言和意象,傳達了作者對于內心平靜的追求和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
“良夜行已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ù mèi
不寐
sī mèng jiǔ bù xiào, liáng yè xíng yǐ lán.
思夢久不效,良夜行已闌。
cǐ xīn rú bēi shuǐ, rǎo yì chéng kǔ nàn.
此心如杯水,擾易澄苦難。
bǎi nián néng jǐ hé, wàn lǜ shuí néng dān.
百年能幾何,萬慮誰能殫。
qì zhì wù fù xún, zhuān qǔ xíng shén ān.
棄置勿復尋,專取形神安。
“良夜行已闌”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