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堵浪成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蓬堵浪成堆”全詩
紛披百株密,爛漫一朝開。
青女工粘綴,霜娥巧剪裁。
昆山云滿谷,蓬堵浪成堆。
勢擁樽前合,香從席下來。
蜺旌羾天起,練甲洗兵回。
不使光風散,曾無夜色催。
人稠衣馥郁,地狹舞徘徊。
民服召公化,時推何遜才。
淹留文酒樂,璧月上瑤臺。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和君貺宴張氏梅臺》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君貺宴張氏梅臺》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京洛春何早,憑高種嶺梅。
春天來臨得早,我站在高處種植著山上的梅花。
紛披百株密,爛漫一朝開。
密密麻麻地開滿了百株梅花,一朝之間綻放得爛漫多姿。
青女工粘綴,霜娥巧剪裁。
青年女子巧手粘貼梅花,霜娥(指冬天的仙女)巧妙地剪裁。
昆山云滿谷,蓬堵浪成堆。
昆山的云彩彌漫在山谷中,像波濤一樣堆積起來。
勢擁樽前合,香從席下來。
大家圍坐在酒杯前,歡聚一堂,香氣從酒席下飄出。
蜺旌羾天起,練甲洗兵回。
旌旗高高飄揚,士兵們洗凈甲胄,準備回去。
不使光風散,曾無夜色催。
不讓微風吹散梅花,也沒有夜色催促。
人稠衣馥郁,地狹舞徘徊。
人們聚集在一起,衣著華麗,香氣四溢,地方狹小,舞蹈徘徊。
民服召公化,時推何遜才。
人們都穿著朝服,仿佛召公(召公是古代賢臣的代稱)一樣,時代推崇何等才華。
淹留文酒樂,璧月上瑤臺。
留連在文學、酒宴和音樂的歡樂中,璧月(美麗的月亮)升上瑤臺(神仙居住的地方)。
這首詩詞以描繪春天早期的梅花盛開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展現了梅花的美麗和春天的早期景象。詩中運用了豐富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和夸張等,使詩詞更加生動有趣。同時,詩人還通過描寫人們的歡聚和文化氛圍,表達了對和諧社會和人才的向往。整首詩詞以清新、明快的語言風格,給人以愉悅和美好的感受。
“蓬堵浪成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jūn kuàng yàn zhāng shì méi tái
和君貺宴張氏梅臺
jīng luò chūn hé zǎo, píng gāo zhǒng lǐng méi.
京洛春何早,憑高種嶺梅。
fēn pī bǎi zhū mì, làn màn yī zhāo kāi.
紛披百株密,爛漫一朝開。
qīng nǚ gōng zhān zhuì, shuāng é qiǎo jiǎn cái.
青女工粘綴,霜娥巧剪裁。
kūn shān yún mǎn gǔ, péng dǔ làng chéng duī.
昆山云滿谷,蓬堵浪成堆。
shì yōng zūn qián hé, xiāng cóng xí xià lái.
勢擁樽前合,香從席下來。
ní jīng gòng tiān qǐ, liàn jiǎ xǐ bīng huí.
蜺旌羾天起,練甲洗兵回。
bù shǐ guāng fēng sàn, céng wú yè sè cuī.
不使光風散,曾無夜色催。
rén chóu yī fù yù, dì xiá wǔ pái huái.
人稠衣馥郁,地狹舞徘徊。
mín fú zhào gōng huà, shí tuī hé xùn cái.
民服召公化,時推何遜才。
yān liú wén jiǔ lè, bì yuè shàng yáo tái.
淹留文酒樂,璧月上瑤臺。
“蓬堵浪成堆”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