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飛不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高空飛不下”全詩
餌落萍初散,魚驚荷暫開。
有求雖瑣細,未獲且低回。
君識磻磎老,曾垂綠發來。
野釣披榛竹,無人知往來。
高空飛不下,鷗鳥已相猜。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釣魚有感》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釣魚有感》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司馬光。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垂竿臨曉岸,
堅坐據莓苔。
餌落萍初散,
魚驚荷暫開。
有求雖瑣細,
未獲且低回。
君識磻磎老,
曾垂綠發來。
野釣披榛竹,
無人知往來。
高空飛不下,
鷗鳥已相猜。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清晨垂釣的情景。他坐在莓苔上,靜靜地等待著魚兒上鉤。當魚餌落入水中,水萍開始散開,荷葉也暫時展開,魚兒受到驚嚇,但很快又回到了原位。盡管作者渴望有所收獲,但他并沒有捕獲到魚兒,只能失望地低下頭來。作者認為讀者能夠理解他這種老年的心情,因為他們也曾經歷過類似的經歷。他曾經年輕時垂釣過,現在已經年老,頭發也已經變成了白色。他在野外垂釣,披著榛子竹的衣服,沒有人知道他的行蹤。高空中的鷗鳥也不再下來,它們已經猜到了人的存在。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垂釣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慨。作者通過垂釣的過程,抒發了自己對于人生的體驗和感受。他在等待中體驗到了希望和失望,同時也表達了對于年老的感慨和對于生活的思考。詩中的景物描寫簡潔而生動,通過對細節的描繪,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情感。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垂釣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對于時光流轉的感慨。
“高空飛不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iào yú yǒu gǎn
釣魚有感
chuí gān lín xiǎo àn, jiān zuò jù méi tái.
垂竿臨曉岸,堅坐據莓苔。
ěr luò píng chū sàn, yú jīng hé zàn kāi.
餌落萍初散,魚驚荷暫開。
yǒu qiú suī suǒ xì, wèi huò qiě dī huí.
有求雖瑣細,未獲且低回。
jūn shí pán xī lǎo, céng chuí lǜ fā lái.
君識磻磎老,曾垂綠發來。
yě diào pī zhēn zhú, wú rén zhī wǎng lái.
野釣披榛竹,無人知往來。
gāo kōng fēi bù xià, ōu niǎo yǐ xiāng cāi.
高空飛不下,鷗鳥已相猜。
“高空飛不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