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緣和樂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直緣和樂內”全詩
直緣和樂內,亦不為安禪。
棐幾陳編掩,竹窗殘局捐。
尚余喧噪在,野鳥與林蟬。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復古詩首句云獨步復靜坐輒繼二章·靜坐》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復古詩首句云獨步復靜坐輒繼二章·靜坐》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榻僅容膝,身心俱寂然。
直緣和樂內,亦不為安禪。
棐幾陳編掩,竹窗殘局捐。
尚余喧噪在,野鳥與林蟬。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靜坐的情景。詩中提到了一張只能容納膝蓋的小榻,以及身心都達到了寧靜的狀態。即使在和樂的環境中,作者也無法獲得內心的安寧。他將雜亂的書籍和瑣事都放在一旁,關上了竹窗,只留下了外面的喧囂聲,與野鳥和林蟬的鳴叫聲。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靜坐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內心寧靜的追求。作者通過對比和樂環境與內心的不安禪,強調了內心的平靜與外在環境的不同。他將雜亂的事物都放在一邊,專注于自己的內心世界。竹窗的關閉和外面的喧囂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作者內心的寧靜。最后,作者提到了野鳥和林蟬的聲音,這些自然的聲音與喧囂形成了對比,進一步強調了作者內心的寧靜與外界的喧囂之間的對立。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內心世界,通過對比和對立的手法,表達了對寧靜的追求。它展示了作者對于內心平靜的渴望,并通過與外界環境的對比,強調了內心的寧靜與外界喧囂之間的沖突。整首詩詞給人以靜謐、深思的感覺,讓讀者在喧囂的世界中感受到一絲寧靜與安寧。
“直緣和樂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gǔ shī shǒu jù yún dú bù fù jìng zuò zhé jì èr zhāng jìng zuò
復古詩首句云獨步復靜坐輒繼二章·靜坐
yī tà jǐn róng xī, shēn xīn jù jì rán.
一榻僅容膝,身心俱寂然。
zhí yuán hé lè nèi, yì bù wéi ān chán.
直緣和樂內,亦不為安禪。
fěi jǐ chén biān yǎn, zhú chuāng cán jú juān.
棐幾陳編掩,竹窗殘局捐。
shàng yú xuān zào zài, yě niǎo yǔ lín chán.
尚余喧噪在,野鳥與林蟬。
“直緣和樂內”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