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悁悁不自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悁悁不自明”全詩
雅度津涯闊,高文風雨驚。
忘懷翻得謗,縱酒遂傷生。
忍使泉臺客,悁悁不自明。
丹旌倚輤車,榮辱盡虛無。
半道驊騮頓,先秋蘭茝枯。
兒癡纏過齔,親老不勝扶。
家事今蕭瑟,寧將未第殊。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哭公素》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哭公素》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負書游上國,拾芥取榮名。
背負書籍,游歷他國,撿拾微小之物,追求榮譽和名望。
雅度津涯闊,高文風雨驚。
胸懷雅量,志向廣闊,高尚的文風受到風雨的驚擾。
忘懷翻得謗,縱酒遂傷生。
忘卻了憂愁,卻引來了誹謗,沉溺于酒中,最終傷害了自己的生命。
忍使泉臺客,悁悁不自明。
忍受著使人迷惑的泉臺客(指權貴),內心痛苦而不得解脫。
丹旌倚輤車,榮辱盡虛無。
紅旗依靠在車輪上,榮耀和恥辱都變得虛無。
半道驊騮頓,先秋蘭茝枯。
半路上駿馬突然停下,先秋的蘭草凋零。
兒癡纏過齔,親老不勝扶。
年少時的癡迷已經過去,親人年邁無力扶持。
家事今蕭瑟,寧將未第殊。
家庭的事情如今荒涼寂寞,寧愿選擇不成為科舉的狀元。
詩意和賞析:
《哭公素》描繪了作者司馬光內心的掙扎和痛苦。詩中表達了對名利的追求和對社會現實的不滿。作者通過描述自己背負書籍,游歷他國,撿拾微小之物來追求榮譽和名望,但最終卻發現這些追求只是虛幻的,無法給他帶來真正的滿足和幸福。他忍受著權貴的迷惑和社會的誹謗,內心痛苦而不得解脫。詩中還描繪了一幅荒涼的家庭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家庭和個人命運的憂慮和無奈。
整首詩以悲涼的筆調展現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和對社會現實的反思。通過對名利追求的描繪,詩中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懷疑和對社會虛偽的批判。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家庭和親情的思念和關切。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現了作者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觸動,具有一定的悲情和憂愁的情感。
“悁悁不自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ū gōng sù
哭公素
fù shū yóu shàng guó, shí jiè qǔ róng míng.
負書游上國,拾芥取榮名。
yǎ dù jīn yá kuò, gāo wén fēng yǔ jīng.
雅度津涯闊,高文風雨驚。
wàng huái fān dé bàng, zòng jiǔ suì shāng shēng.
忘懷翻得謗,縱酒遂傷生。
rěn shǐ quán tái kè, yuān yuān bù zì míng.
忍使泉臺客,悁悁不自明。
dān jīng yǐ qiàn chē, róng rǔ jǐn xū wú.
丹旌倚輤車,榮辱盡虛無。
bàn dào huá liú dùn, xiān qiū lán chǎi kū.
半道驊騮頓,先秋蘭茝枯。
ér chī chán guò chèn, qīn lǎo bù shèng fú.
兒癡纏過齔,親老不勝扶。
jiā shì jīn xiāo sè, níng jiāng wèi dì shū.
家事今蕭瑟,寧將未第殊。
“悁悁不自明”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