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輕史不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官輕史不錄”全詩
仲尼難語命,裨灶不知天。
弱女飄休許,遺文散莫傳。
官輕史不錄,后世孰稱緊。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哭尚穎》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哭尚穎》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司馬光。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尚穎的哀悼之情,同時也抒發了對時代局勢和社會現象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操業五常備,艱難六極全。
仲尼難語命,裨灶不知天。
弱女飄休許,遺文散莫傳。
官輕史不錄,后世孰稱緊。
詩詞的詩意是,作者在哭悼尚穎的同時,通過描繪尚穎的遭遇和社會現象,表達了對時代的憂慮和對社會不公的不滿。作者通過詩詞表達了對尚穎的敬佩和對她遭遇的同情,同時也對社會對待女性和知識的態度提出了質疑。
這首詩詞的賞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 對尚穎的哀悼:詩中提到尚穎的遭遇,她作為一個弱女子,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機會,最終導致她的才華和智慧無法傳承。作者通過哭悼尚穎,表達了對她的敬佩和同情。
2. 對時代局勢的思考:詩中提到“操業五常備,艱難六極全”,表達了作者對時代的憂慮。作者認為時代艱難,社會風氣不佳,對于有才華的人來說,取得成功變得異常困難。
3. 對社會現象的批判:詩中提到“仲尼難語命,裨灶不知天”,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對待知識和智慧的態度的不滿。作者認為即使是像孔子這樣的偉大智者,也難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同時,對于那些有才華的人來說,他們的才華和智慧往往被社會所忽視和浪費。
4. 對后世的思考:詩中提到“官輕史不錄,后世孰稱緊”,表達了作者對后世對待歷史和才華的態度的質疑。作者認為,如果后世對于歷史和才華的重視程度不夠,那么這些優秀的人物和他們的貢獻將會被遺忘和忽視。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尚穎的哀悼和對時代社會現象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和對知識的珍視的態度。它提醒人們要關注和尊重那些有才華和智慧的人,同時也呼吁后世對歷史和才華的重視。
“官輕史不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ū shàng yǐng
哭尚穎
cāo yè wǔ cháng bèi, jiān nán liù jí quán.
操業五常備,艱難六極全。
zhòng ní nán yǔ mìng, bì zào bù zhī tiān.
仲尼難語命,裨灶不知天。
ruò nǚ piāo xiū xǔ, yí wén sàn mò chuán.
弱女飄休許,遺文散莫傳。
guān qīng shǐ bù lù, hòu shì shú chēng jǐn.
官輕史不錄,后世孰稱緊。
“官輕史不錄”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