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到棧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仁心到棧頻”全詩
須憐苜蓿歉,當認主人貧。
客舍同蕭索,山程共苦辛。
未能逢伯樂,且可自相親。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馬病》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馬病》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司馬光。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羸病何其久,
馬兒病得如此久,
仁心到棧頻。
主人的仁慈心意常常到馬廄,
須憐苜蓿歉,
應該同情那貧瘠的苜蓿,
當認主人貧。
應該認識到主人的貧困。
客舍同蕭索,
客棧里同樣荒涼寂寞,
山程共苦辛。
山路的旅程同樣艱辛辛苦。
未能逢伯樂,
還沒有遇到能識別馬才的伯樂,
且可自相親。
但我們可以互相親近。
詩意:
《馬病》這首詩詞以馬病為主題,通過描寫馬的病痛和主人的貧困,表達了作者對生活中困境和苦難的思考。詩中展現了作者對待動物的仁慈之心,他同情馬兒的病痛,并認識到主人的貧困。詩人通過馬和主人的遭遇,表達了對人與動物、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懷和互助的渴望。
賞析:
《馬病》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生活中困境和苦難的關注。詩中的馬病和主人的貧困成為了作者表達情感的載體,通過對這些形象的描繪,詩人傳達了對生活中困境的關切和對仁慈、互助的向往。詩詞中的意象簡練而深刻,通過對馬病和主人貧困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于生活中困境的敏感和對于人與動物、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懷的呼喚。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仁心到棧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ǎ bìng
馬病
léi bìng hé qí jiǔ, rén xīn dào zhàn pín.
羸病何其久,仁心到棧頻。
xū lián mù xu qiàn, dāng rèn zhǔ rén pín.
須憐苜蓿歉,當認主人貧。
kè shè tóng xiāo suǒ, shān chéng gòng kǔ xīn.
客舍同蕭索,山程共苦辛。
wèi néng féng bó lè, qiě kě zì xiāng qīn.
未能逢伯樂,且可自相親。
“仁心到棧頻”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