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守儒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寂寂守儒官”全詩
秦云低落日,塞樹怯春寒。
草檄無留思,投壺不廢歡。
還應笑黃卷,寂寂守儒官。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送鄭推官赴分州》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鄭推官赴分州》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形便豳公國,
旗旄擁將壇。
秦云低落日,
塞樹怯春寒。
草檄無留思,
投壺不廢歡。
還應笑黃卷,
寂寂守儒官。
詩意:
這首詩詞是送別鄭推官前往分州的作品。詩中描繪了鄭推官離開的場景和情感。詩人通過描寫形勢便利的豳公國,旗幟和將士們的莊嚴儀態,以及秦云低垂的夕陽和寒冷的春天,表達了對鄭推官離別的感傷之情。詩人還提到了草檄(傳遞軍令的文書)沒有停留的思慮,以及鄭推官離別前仍然保持著投壺(一種古代游戲)的歡樂心情。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鄭推官的期望,希望他能笑看黃卷(指古代經典著作),守護儒官的職責。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離別場景和情感,展現了詩人對鄭推官的深情厚意。詩人運用景物描寫和情感抒發相結合的手法,使詩詞更具感染力。詩中的形勢便利的豳公國、旗幟和將士們的莊嚴儀態,以及秦云低垂的夕陽和寒冷的春天,都為詩詞增添了一種離別的凄涼氛圍。詩人通過草檄無留思和投壺不廢歡的描寫,表達了離別時的無奈和對歡樂的追求。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鄭推官的期望,希望他能以儒官的身份,守護經典著作,堅守職責。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離別時的復雜情感和對友人的美好祝愿。
“寂寂守儒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èng tuī guān fù fēn zhōu
送鄭推官赴分州
xíng biàn bīn gōng guó, qí máo yōng jiāng tán.
形便豳公國,旗旄擁將壇。
qín yún dī luò rì, sāi shù qiè chūn hán.
秦云低落日,塞樹怯春寒。
cǎo xí wú liú sī, tóu hú bù fèi huān.
草檄無留思,投壺不廢歡。
hái yīng xiào huáng juǎn, jì jì shǒu rú guān.
還應笑黃卷,寂寂守儒官。
“寂寂守儒官”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