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禽哢晴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禽哢晴朝”全詩
風和振蘭芳,露寒滋菊色。
萬物茍得所,隨時各有適。
矧伊人最靈,胡為長戚戚。
圣人垂大訓,燦爛著方冊。
至樂和無聲,大禮簡無跡。
心專守中庸,身不蹈邪僻。
造次常在前,須臾不離側。
窮愛雖百變,何往不自得。
茲亭聊寓名,和樂在胸臆。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同子難題和樂亭》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同子難題和樂亭》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天的禽鳥在晴朗的早晨歌唱,秋天的蟲兒在雨夜吟唱。風輕輕地吹拂著芬芳的蘭草,露水滋潤著寒冷的菊花。萬物只要得到它們所需要的,就會隨著時間找到適宜的生存環境。然而,為什么人類卻常常感到憂愁呢?圣人留下了偉大的教誨,閃耀著智慧的光芒。至樂是無聲的,大禮是沒有痕跡的。心靈專注于中庸之道,身體不陷入邪惡的偏差。在行動中時刻保持謹慎,瞬息不離左右。即使愛情經歷千變萬化,也能在任何情況下找到自己的快樂。在這個樂亭上,我愿意尋找名聲,將和樂之情藏在胸懷之中。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己之間的關系。詩人通過描繪春天的禽鳥和秋天的蟲兒,以及風、露等自然元素,展示了自然界萬物各得其所的狀態。然而,與此同時,詩人也思考了人類為何常常感到憂愁的問題。他認為圣人的教誨是人們尋找快樂和和諧的指引,而至樂和大禮則是內心的修煉和追求。詩人強調了心靈專注于中庸之道的重要性,以及行動中的謹慎和順應時勢的靈活性。最后,詩人表達了對于名聲和和樂的追求,將其寄托在這個樂亭之上。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以及對人類情感和行為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對于人生境界和內心修煉的思考。它呈現了一種追求內心平和與和諧的理念,強調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春禽哢晴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zi nán tí hé lè tíng
同子難題和樂亭
chūn qín lòng qíng cháo, qiū chóng yín yǔ xī.
春禽哢晴朝,秋蟲吟雨夕。
fēng hé zhèn lán fāng, lù hán zī jú sè.
風和振蘭芳,露寒滋菊色。
wàn wù gǒu dé suǒ, suí shí gè yǒu shì.
萬物茍得所,隨時各有適。
shěn yī rén zuì líng, hú wéi zhǎng qī qī.
矧伊人最靈,胡為長戚戚。
shèng rén chuí dà xùn, càn làn zhe fāng cè.
圣人垂大訓,燦爛著方冊。
zhì lè hé wú shēng, dà lǐ jiǎn wú jī.
至樂和無聲,大禮簡無跡。
xīn zhuān shǒu zhōng yōng, shēn bù dǎo xié pì.
心專守中庸,身不蹈邪僻。
zào cì cháng zài qián, xū yú bù lí cè.
造次常在前,須臾不離側。
qióng ài suī bǎi biàn, hé wǎng bù zì dé.
窮愛雖百變,何往不自得。
zī tíng liáo yù míng, hé lè zài xiōng yì.
茲亭聊寓名,和樂在胸臆。
“春禽哢晴朝”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