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鍤白渠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荷鍤白渠春”全詩
開田谷口美,荷鍤白渠春。
德化移鄉曲,聲光動縉紳。
一時鐘鼎貴,磨滅彼何人。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詠史三》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史三》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司馬光。這首詩詞描述了鄭子真,一個不事王侯而專心修身養性的人。他開墾了田地,使谷口變得美麗;他用荷鋤挖掘了白色的渠道,迎接春天的到來。他的品德和美德感染了鄉親們,使他們的聲音和光芒動蕩了縉紳們的心靈。一時間,鐘鼎之貴的人們也被他所感動。然而,這些功績和影響力終將會被時間所磨滅,無法長久地留存。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鄭子真的事跡,表達了作者對于修身養性、助人為樂的價值觀的贊美。詩中所描述的鄭子真的行為和品德,展示了他對社會的貢獻和影響力。然而,詩的結尾提醒人們,盡管鄭子真的事跡令人敬佩,但時間的流逝會使這些功績逐漸被遺忘。這種對時間無情的揭示,也讓人們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不事王侯者,修然鄭子真。
開田谷口美,荷鍤白渠春。
德化移鄉曲,聲光動縉紳。
一時鐘鼎貴,磨滅彼何人。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鄭子真的贊美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荷鍤白渠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shǐ sān
詠史三
bù shì wáng hóu zhě, xiū rán zhèng zǐ zhēn.
不事王侯者,修然鄭子真。
kāi tián gǔ kǒu měi, hé chā bái qú chūn.
開田谷口美,荷鍤白渠春。
dé huà yí xiāng qū, shēng guāng dòng jìn shēn.
德化移鄉曲,聲光動縉紳。
yī shí zhōng dǐng guì, mó miè bǐ hé rén.
一時鐘鼎貴,磨滅彼何人。
“荷鍤白渠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